“阳气足了湿气就没了”,这种说法并不全面。
在中医理论中,湿气可以分为“外湿”和“内湿”两种。“外湿”多由气候潮湿、涉水淋雨、居处潮湿等环境中的湿邪侵袭人体所致;而“内湿”则是由于形态肥胖、饮食不当、身体虚弱等原因,影响脾气推动、输送津液的功能所致。由于阳气是人体内具有温煦、推动作用的重要物质,如果体质虚弱、阳气不足,既可以导致湿邪易于侵袭机体而形成“外湿”,又可以影响脾的运化功能,从而引起水液代谢异常而形成“内湿”。因此,对于体内阳气不足所致湿邪内停者,可以由专业中医师以补益阳气为治疗方法进行辨证施治。
但是,对于感受湿热邪气,或由于暴饮暴食、嗜食油腻、大量饮酒所致的湿热内停者,则应以清利湿热为治疗方法进行辨证治疗。如果盲目进行补益阳气,必然会导致病情加重、恶化,进而影响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建议体内可能存在“湿气”的患者,应到正规中医院或中医科就诊,由专业中医师根据具体的临床表现进行辨证论证。患者不宜自行判断或用药,以免因失治误治而给身体造成不必要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