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茵陈艾草青蒿的区分

华国栋
华国栋   主任药师   教授   博士生导师
药学部   主任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顶级三甲医院

茵陈、艾草、青蒿是三种不同的中药,它们在药材性状、药材基源、功效主治等方面均有差异:

一、药材性状。

1、茵陈:以绵茵陈为例,性状多卷曲成团状,灰白色或灰绿色,全体密被白色茸毛,绵软如绒。茎细小,长1.5-2.5cm,直径0.1-0.2cm,除去表面白色茸毛后可见明显纵纹;质脆,易折断。叶具柄;展平后叶片呈一至三回羽状分裂,叶片长1-3cm,宽约1cm;小裂片卵形或稍呈倒披针形、条形,先端尖锐。气清香,味微苦。

2、艾草:多为皱缩破碎或少带短茎的叶片,表面灰绿色,背面灰白色,密布灰白色绒毛,质柔软,断面有白绒毛,气清香味苦。

3、青蒿:茎圆柱形,上部多分枝,长30-80cm,直径0.2-0.6cm,表面黄绿色或棕黄色,具纵棱线;质略硬,易折断,断面中部有髓。叶互生,暗绿色或棕绿色,卷缩易碎,完整者展平后为三回羽状深裂,裂片及小裂片矩圆形或长椭圆形,两面被短毛。气香特异,味微苦。

二、药材基源。

1、茵陈:为菊科植物滨蒿或茵陈蒿的干燥地上部分。

2、艾草: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

3、青蒿:为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干燥地上部分。

三、功效主治。

1、茵陈:具有清利湿热、利胆退黄的作用,用于治疗黄疸尿少、湿温暑湿、湿疮瘙痒。

2、艾草: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吐血、衄血、崩漏、月经过多、胎漏下血、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外用有祛湿止痒的功效,用于治疗皮肤瘙痒。

3、青蒿:具有清虚热、除骨蒸、解暑热、截疟、退黄的作用,用于治疗温邪伤阴、夜热早凉、阴虚发热、骨蒸劳热、暑邪发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

发布时间:2024-06-27 07:55
内容
审核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人口文化发展中心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规范推广项目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