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2岁儿童尿床在医学上称为“遗尿症”,建议家长尽早带患儿到正规医院就诊,由医生根据具体病情给予合适的治疗措施,主要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膀胱功能训练、心理治疗等。
一、一般治疗。
- 1、鼓励患儿白天正常饮水,避免食用含茶碱、咖啡因的食物或饮料。
- 2、晚餐宜早,患儿睡前2~3小时应不再饮水及食用含水分较多的食品。
- 3、规范排尿行为,督促患儿养成日间规律排尿及睡前排尿的好习惯。
二、药物治疗。
- 1、去氨加压素:具有抗利尿的作用,可影响肾脏产生尿液,从而改善症状,是目前治疗遗尿症的首选药物。
- 2、抗胆碱能药物:可以抑制膀胱逼尿肌过度活动,有效减少患儿夜间遗尿频率。常用药物有奥昔布宁、托特罗定、索利那新等。
- 3、三环类抗抑郁药:对于去氨加压素和抗胆碱能药物治疗无效者,如果有必要可酌情给予丙咪嗪等三环类抗抑郁药。
三、膀胱功能训练。
- 膀胱功能训练有利于加强排尿控制和增大膀胱容量。家长可督促患儿白天尽量多饮水,并尽量延长2次排尿的间隔时间使膀胱扩张;训练患儿适当憋尿以提高膀胱控制力,当患儿排尿时,鼓励时断时续排尿,然后再把尿排尽,以提高膀胱括约肌的控制能力。此外,也可通过生物反馈治疗训练膀胱功能。
四、心理治疗。
- 对于伴有明显心理问题的患儿,除上述治疗外,需同时进行心理专科治疗。
需要提醒的是,家长应该正确认识患儿尿床的原因,不要责骂和惩罚患儿,而是应该照顾患儿的自尊心,多劝慰鼓励,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此外,患儿在服药期间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因此家长要密切关注,如果出现明显的不适,应该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并可能会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