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脉交会穴歌诀为: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八脉交会穴是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之气相通的八个腧穴,又称“交经八穴”,均分布于腕踝部附近,包括公孙、内关、足临泣、外关、后溪、申脉、列缺、照海。
1、公孙:是足太阴脾经与冲脉的相交穴位,位于跖区第1跖骨底的前下缘赤白肉际处。在临床上常用来治疗胃痛、呕吐、腹痛、腹泻、痢疾等脾胃肠腑病证;心烦、失眠、狂证等神志病证;逆气里急、气上冲心(奔豚气)等冲脉病证。
2、内关:是手厥阴心包经与阴维脉的相交穴位,位于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在临床上常用来治疗心痛、胸闷、心动过速或过缓等心脏疾病;胃痛、呕吐、呃逆等胃部不适;中风、偏瘫、眩晕、偏头痛;失眠、郁证、癫狂痫等神志病证;肘、臂、腕挛痛。
3、足临泣:是足少阳胆经与带脉的相交穴位,在临床上常用来治疗偏头痛、目赤肿痛、胁肋疼痛、足跗疼痛等痛证;月经不调,乳少,乳痈;疟疾;瘰疬。
4、外关:是手少阳三焦经与阳维脉的相交穴位,位于前臂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在临床上常用来治疗热病;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等头面五官病证;瘰疬;胁肋痛;上肢痿痹不遂。
5、后溪:是手太阳小肠经与督脉的相交穴位,位于手内侧第5掌指关节尺侧近端示白肉际凹陷中。在临床上常用来治疗头项强痛、腰背痛、手指及肘臂挛痛等痛证;耳聋,目赤;癫狂痫;疟疾。
6、申脉:是足太阳膀胱经与阳跷脉的相交穴位,位于踝区外踝尖直下,外踝下缘与跟骨之间凹陷中。在临床上常用来治疗头痛,眩晕;失眠、癫狂痫等神志病证;腰腿酸痛。
7、列缺:是手太阴肺经与任脉的相交穴位,位于前臂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5寸,拇短伸肌腱和拇长展肌腱之间,拇长展肌腱沟的凹陷中。在临床上常用来治疗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偏正头痛、齿痛、项强痛、口眼歪斜等头面部病证;手腕痛。
8、照海:是足少阴肾经与阴跷脉的相交穴位,位于内踝尖下1寸,内踝下缘边际凹陷中。在临床上常用来治疗失眠、癫痫等神志病证;咽喉干痛、目赤肿痛等五官热性病证;月经不调、痛经、带下、阴挺等妇科病证;小便频数、癃闭。
需要提醒的是,八脉交会穴既可以单独治疗病证,又可以两两相结合来使用,建议患者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辨证分型,然后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针刺或艾灸,以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