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黑芝麻拉黑便是否正常不能一概而论。如果是由于吃了比较多的黑芝麻或者在吃黑芝麻前后服用了某些药物而导致的黑便,一般是正常情况。而如果是由于便秘或消化道出血等导致的黑便,则是不正常的。
一、正常情况。
- 1、食物因素:如果吃了比较多的黑芝麻,粪便中可能会残留一些黑色的未完全消化的芝麻残渣,从而使大便肉眼看起来呈现黑色外观。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无需特殊处理,一般停止食用黑芝麻一两天后,随着体内的黑芝麻被消化完毕并全部排泄出体外,大便颜色就会恢复正常。
- 2、药物因素:如果吃黑芝麻之前或之后,服用了硫酸亚铁片、胶体果胶铋胶囊等药物,则可能会与肠道细菌发生化学反应,变成黑色,然后随大便排出体外,进而导致排便都是黑的。这种情况也属于正常现象,无需治疗,停药后即可恢复正常。
二、不正常的情况。
- 1、便秘:如果在吃黑芝麻之前长时间没有排便,则由于大便长时间贮存于肠道内会发生腐败发黑,进而导致排便都是黑的,并可伴有排便困难等症状。这类患者可遵医嘱应用乳果糖口服溶液、麻仁润肠丸等导泻药物来缓解症状。同时,患者应保持合理饮食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 2、上消化道出血:本病主要由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胃癌等疾病所引起,当血液经过消化液和氧化的作用时,可变为黑色,然后随大便排出体外,进而导致排便都是黑的,甚至呈柏油样便,并可伴有呕血、头昏、心慌、乏力等症状。这类患者需严格禁食,同时静脉补充血容量,并且给予抑酸药(包括注射用奥美拉唑钠等质子泵抑制剂,以及注射用盐酸雷尼替丁等H2受体拮抗剂)、止血药(比如口服凝血酶冻干粉,或者静脉注射酚磺乙胺注射液)、血管收缩药(比如注射用生长抑素、注射用醋酸奥曲肽等),必要时,还可以通过内镜治疗、介入治疗或者外科手术等方法来止血。
- 3、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本病是一种因血小板减少导致皮肤、黏膜出血为特征的出血性疾病,常表现为反复的皮肤黏膜出血、瘀斑,有时可因消化系统出血而导致排便都是黑的,并可伴有头痛、淡漠、失语等症状。这类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疾病类型确定治疗方案,其中,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但患者可遵医嘱使用艾曲泊帕乙醇胺片、地塞米松片等药物,来将血小板计数提高到安全水平,降低病死率;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病情凶险,需要尽快开始积极治疗,比如血浆置换、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等。
- 4、其他:除上述疾病外,白血病、血友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血液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皮肌炎等,均可能导致排便都是黑的,应积极治疗。
综上所述,吃黑芝麻拉黑便可能是正常的,也可能是不正常的,患者很难自行分辨。因此,建议患者及时前往正规医院的消化内科,通过血常规、便常规、腹部CT等检查,明确原因,必要时采取针对性治疗,以尽快改善不适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