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密度胆固醇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引起其升高的原因较多,包括食用高脂肪食物、肥胖、运动量过少等非疾病因素,以及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等疾病因素。
一、非疾病因素。
- 摄入过多的高脂肪食物、缺乏体力活动、肥胖和超重以及吸烟等,均可能导致血脂代谢异常,引起LDL-C的水平升高。这种情况下,患者应注意调整生活饮食方式,比如合理膳食、适度增加身体活动、控制体重、戒烟和限酒等,以便尽快将指标降低到目标范围。
二、疾病因素。
- 1、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最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之一,临床上以血清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为重要特征,基因检测可能发现LDLR、APOB及PCSK9等致病基因。这种情况下,患者应立即开始药物治疗(比如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并辅以一般治疗,必要时还可采取脂蛋白血浆分离置换疗法、肝移植、基因治疗等治疗措施。
- 2、糖尿病:糖尿病可能由于胰岛素抵抗,而影响脂肪组织的代谢,使得脂肪分解增加、合成减少,导致LDL-C水平上升;抑制LDL受体的活性,减少LDL的清除,导致LDL-C升高。这种情况下,患者可通过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和药物治疗,控制血糖水平在目标范围内,从而降低LDL-C水平。
- 3、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腺功能低下会降低机体的新陈代谢率,使得脂肪分解和胆固醇合成减少。这会导致胆固醇在体内积累,尤其是LDL-C水平升高。这种情况下,患者可通过口服甲状腺激素药物,来补充甲状腺激素的缺乏,恢复代谢率和脂质代谢的正常水平,从而降低LDL-C水平。
- 4、其他:比如梗阻性黄疸、肾病综合征等,也可能导致LDL-C水平上升,应积极治疗。
需要提醒的是,LDL-C水平升高会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因此,建议患者及时前往正规医院的心血管内科等科室进行诊治,以便尽快达到降脂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