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吃俗称结巴,是一种语言障碍,表现为超过3个月在讲话过程中频繁出现声音、音节或单词的重复、延长或卡壳。该症状常见于儿童期,成人也可能会发生,但一般比较轻微。导致口吃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根据病因可分为发育性、神经源性和心因性三种类型。
1、发育性口吃:发育性口吃发生在幼儿仍在学习语音和语言技能时。这是口吃的最常见原因。一些科学家和临床医生认为,当儿童的语音和语言能力无法满足儿童的口头要求时,就会发生口吃。该类型主要源于多种因素的复杂相互作用,比如语音控制异常、遗传等。
2、神经源性口吃:中风、头部外伤或其他类型的脑损伤,可能会导致神经源性口吃。患有神经源性口吃时,大脑难以协调讲话中涉及的不同大脑区域,从而导致语音问题。
3、心因性口吃:在情绪困扰的情况下,语言流利性也会受到干扰。在紧张或感到压力时可能导致说话者的流利程度降低。
偶尔出现的口吃是正常现象,通常不会对讲话产生影响,一般不需要治疗,可通过调整心情和语言习惯改善症状。但如果长期口吃,则应该及时到医院小儿科、耳鼻喉科、精神心理科等科室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的检查,以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