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米饭加热后,抗性淀粉依然存在。
米饭原本含有的是可消化淀粉,进食后可被消化液分解为小分子葡萄糖,然后被身体吸收。冷冻后淀粉的结构可被改变,形成大量抗性淀粉,这是因为淀粉颗粒在加热时膨胀和破裂,然后在冷却时重新结晶化,形成抗性淀粉这种对消化酶抵抗更强的形式。抗性淀粉能抵抗酶的分解,毫无变化地通过小肠进入大肠,并在大肠中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和其他产物。
现有的研究表明,即使再次加热,之前冷冻或冷藏的米饭中的抗性淀粉水平通常仍然比最初烹饪后立即食用的米饭要高。这是因为抗性淀粉的结构更为紧密,在多次加热中可以保持稳定。反复的加热和冷却过程可能会对米饭中抗性淀粉含量产生一定影响,但最终大部分抗性淀粉得以保留。
对于部分需要控制糖摄入的患者,将米饭冷冻后再加热食用可以有效减少糖的摄入,稳定血糖水平。要注意保证米饭在冷冻和加热过程中被妥善存放,避免细菌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