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建议使用物理方式降温的原因,可能包括起效慢、操作复杂、不良反应等。
1、起效慢:物理降温的效率比退热药物差,这是因为物理降温主要通过直接移除体表的热量来降低体温,如冷敷、酒精擦浴等,而药物可直接对抗体内引起发热的化学物质,降低大脑的体温设定点,从而调节体温。对于持续高热、病情较重的患者,需要尽快降低体温,这种情况下通常不推荐使用物理降温,而会直接使用退热药物。
2、操作复杂:物理降温的操作过程相较于直接使用药物,更为复杂。如冷敷需要定时更换敷料,酒精擦浴需要按一定顺序进行等。如果患者没有家属或医疗人员陪同,自己进行物理降温较为困难,还可能因操作不当发生冻伤等情况。所以也不推荐物理降温。
3、不良反应:体温很高时,患者使用冷水或冰袋等物理方式降温,可能会感到不适。而且当人体感觉到环境过冷时,可能会反射性增加自身产热,如肌肉收缩、寒战等,这样反而会导致体温上升,加重病情。
需要注意的是,物理降温也有其优点,其安全性较高,不会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或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发热时的降温选择,应根据患者具体判断,低热通常先使用物理降温,效果不佳才使用药物,持续高热或伴其他不适,则应及时就诊,让医生进行退热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