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存在“为什么中医很少用鹿茸”一说。鹿茸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是一种比较名贵的中药材。鹿茸药性甘、咸、温,归肾、肝经,具有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的功效。
1、壮肾阳、益精血:鹿茸甘温能补肾阳,甘咸能滋养精血,可以用于治疗肾阳不足、精血亏虚引起的阳痿滑精、宫冷不孕、身体虚弱、精神疲乏、畏寒、眩晕、耳鸣耳聋、腰脊冷痛。
2、强筋骨:鹿茸入肝、肾经,中医认为“肾藏精主骨,肝藏血主筋”,肝肾得养,精血充足,筋骨自健,因此可以用于治疗肝肾不足、筋骨痿软或小儿发育迟缓等。
3、托疮毒:鹿茸能温补精血、外托疮毒,可以用于治疗疮疡久溃不敛或气血虚弱引起的阴疽内陷证(可表现为皮肤漫肿无头、肤色不变、不热少疼等)。
4、调冲任:鹿茸甘咸温,能补督脉,固冲任,可以用于治疗肾阳虚、冲任不固导致的崩漏、带下。
值得注意的是,梅花鹿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生马鹿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临床上使用的鹿茸为人工养殖马鹿的鹿茸,在选用鹿茸时需根据自身情况遵医嘱进行选用,切勿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