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凝血酶原是肝癌筛查的新指标,对肝细胞癌诊断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均优于甲胎蛋白,临床上常进行二者联合检测,以提高肝细胞癌早期诊断效果。
依赖维生素K作用,肝脏可以合成具有凝血活性的正常凝血酶原,当维生素K缺乏或肝脏功能异常时,就会形成不具有凝血活性的异常凝血酶原。由于机体维生素K水平容易检测,所以可以将异常凝血酶原作为检测肝功能缺陷的指标,异常凝血酶原已被列为肝癌筛查的重要标志物。
与甲胎蛋白相比,异常凝血酶原对肝细胞癌的诊断更具有特异性,其他肝病极少引起异常凝血酶原升高。而且异常凝血酶原的血清半衰期(40~72小时)比甲胎蛋白的半衰期(5~7天)短得多,可以更好地监测癌症病情变化。肝细胞癌中的异常凝血酶原与甲胎蛋白血清水平没有相关性或相互影响,所以二者可以联合应用,提高肝细胞癌诊断的灵敏性和特异性。
大部分肝癌患者就诊时病情已发展至中晚期,预后差,1年生存率仅30~40%,所以提高早期肝癌筛查的普及率和诊断率十分重要。建议存在长期肝炎、肝硬化等肝病的患者,长期酗酒者,有肝癌家族史等高风险人群定期进行肝癌早期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