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是胚胎发育期间形成的胎儿附属物,是连接母体和胎儿的临时器官,主要起到母胎物质交换、防御和合成功能。
1、形态结构:足月胎盘呈圆形或椭圆形盘状,中央厚而边缘薄。胎盘主体由叶状绒毛膜构成,胎儿面覆盖灰白色羊膜,母体面附着在底蜕膜(即附着处的母体子宫内膜)上,脐带动脉从附着处分支向四周呈放射状达胎盘边缘,母体面呈暗红色。
2、形成过程:受精卵在子宫内壁着床后,就开始形成胎盘。着床部位的滋养层细胞迅速分裂增殖,外层细胞分化为绒毛细胞,侵入子宫内膜并与母体血管相连,形成血液交换的场所。胎盘绒毛和母体血管之间的结构逐渐复杂化和成熟,形成高效的物质交换系统,最终形成完整的胎盘。
3、生理功能:最主要的功能是物质交换,由于胎儿没有完整的消化、呼吸、代谢功能,需要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取营养,进行气体交换,并排出代谢废物。胎盘的合体滋养细胞能合成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雌激素等多种激素、酶、神经递质和细胞因子,维持正常妊娠。另外,胎盘屏障可以抵抗一部分病原体传染胎儿,母血中的抗体能通过胎盘,使胎儿出生后具有一定免疫力。
总的来说,胎盘是一个在妊娠期间在母体内形成的临时器官,它连接了母体和胎儿,在胎儿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如果产检发现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盘植入等异常表现,需要立即就诊,采取相应治疗处理,保证孕妇的生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