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血小板是什么

张薇
张薇   主任医师   教授   硕士生导师
血液内科   知名专家
国家重点专科
北京协和医院
顶级三甲医院

血小板是一种起到血液凝固和止血作用的血细胞,临床上常通过检测血小板含量来判断机体凝血功能,从而帮助诊断出血性疾病和血栓性疾病。

1、形态和数量:血小板的体积小,无细胞核,呈双面微凸的圆盘状,直径为2~3μm。正常成年人血液中的血小板数量为(100~300)×109/L。血小板数量可有一定生理波动,通常午后较清晨高,冬季较春季高,剧烈运动后和妊娠中、晚期升高,静脉血的血小板数量较毛细血管血液高。

2、生理功能:血小板是维持血管壁完整性的重要细胞,也是早期止血的主要功能细胞。当血管损伤后,会先有少量血小板黏附于损伤部位,激活信号募集更多的血小板相互黏着聚集,最终形成止血栓堵塞伤口,达到一期止血。此外,血小板也可调节血液微循环,并参与部分免疫过程。

3、指标偏高:血小板相关指标偏高,提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妊娠、月经等非疾病因素,以及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缺血性脑卒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血栓性疾病,都可表现出血小板增多。

4、指标偏低:血小板相关指标偏低,提示患者存在出血倾向,血液无法正常凝固。这类患者常有自发性出血表现,如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月经量增多等。这种情况可能与骨髓疾病、某些药物或免疫系统疾病有关。

总的来说,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种重要成分,在血液凝固、止血、伤口修复和免疫反应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血小板数量是临床常用的血液检测指标,可帮助诊断血栓性疾病、出血性疾病、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增多症等,并用于疗效监测。

发布时间:2024-12-02 17:46
目录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