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血小板平均体积偏低是怎么回事

张薇
张薇   主任医师   教授   硕士生导师
血液内科   知名专家
国家重点专科
北京协和医院
顶级三甲医院

临床上引起血小板平均体积偏低的原因较多,比如应用某些药物、骨髓增生不良综合症、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肝硬化、感染等。

1、应用某些药物:噻嗪类利尿剂、化疗药物等可能影响骨髓的血小板生成,导致血小板体积减小,进而引起血小板平均体积偏低。

2、骨髓增生不良综合症:本病可能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且生成的血小板体积偏小,进而引起血小板平均体积偏低。

3、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本病由于血小板生成功能本身就存在异常,可能导致产生的血小板体积较小,进而引起血小板平均体积偏低。

4、肝硬化:本病可能影响血小板的生成和生存周期,进而可能导致血小板平均体积偏低。

5、感染:HIV、丙型肝炎病毒等疾病可能会影响骨髓内血小板的生成,进而可能导致血小板平均体积偏低。

需要提醒的是,血小板平均体积偏低的人群应多加注意生活中的细节,比如季节变化时加强保暖、避免外伤、保持皮肤清洁等,以降低机体发生出血等严重问题的风险。

发布时间:2024-12-03 12:04
内容
审核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人口文化发展中心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规范推广项目办公室
目录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