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癌(CIS)是一个病理学概念,通常是指癌变没有突破皮肤或黏膜下的基底膜而侵犯到周围组织,一般见于癌症早期,病变范围局限,没有侵犯到邻近正常组织,也没有发生转移,因此属于“非浸润癌”、“0期癌”。
1、类型:在临床上,根据癌变发生的部位,常见的原位癌包括Bowen病(表皮内鳞状细胞癌)、食管癌、乳腺癌、宫颈癌等。
2、病因:原位癌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感染、物理化学刺激及有毒物质损伤、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
3、症状:由于原位癌属于癌症早期,多数患者没有典型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病变部位肿物、疼痛、压迫等表现。如Bowen病患者可能在皮肤黏膜表面出现边缘规则的暗红色斑片或斑块;食管癌患者可能出现吞咽食物哽咽感、食管异物感;乳腺癌患者可能出现无痛性乳房肿物等;宫颈癌患者可能出现类似宫颈炎的表现。
4、诊断:由于原位癌缺乏无特征性表现,多数患者因体检筛查或其他疾病就诊检查时发现。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式。此外,医生还会结合患者病史、辅助检查、血常规、血液生化、肿瘤标志物、超声、CT、MRI等,从而确定病因,癌症部位、大小、病变范围,患者健康状况等,从而判断疾病严重程度。
5、治疗:原位癌一般首选手术治疗。多数患者可以通过手术将其完全切除而治愈,术后无需进行其他治疗。而有些患者即使癌症被彻底切除,仍需要继续进行化疗、放疗、激素治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其他治疗方法,以降低癌症的复发风险。通常需要由专科医师根据病理结果、危险因素等进行综合判断。
综上所述,在临床上,原位癌如能早期发现并及早采取有效治疗者,其预后通常较好。而如果没有早期发现,癌症可能发生浸润或转移,进而加重病情,从而对治疗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建议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感染和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等,可以预防原位癌的发生,同时按时体检,有利于原位癌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