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减,全称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低甲状腺激素血症或甲状腺激素抵抗而引起的全身性低代谢综合征,其病理特征是黏多糖在组织和皮肤堆积,表现为黏液性水肿。甲减患者需要长期服药以补充甲状腺激素,合适剂量的激素治疗预后良好,可恢复正常生活状态。
1、病因:最常见的甲减病因是自身免疫损伤,由于免疫系统紊乱,甲状腺组织受到自身免疫细胞破坏,导致其合成、分泌功能减退,发生甲减。其他因素包括手术或放射治疗导致的甲状腺破坏、碘过量、使用抗甲状腺药物等。
2、临床表现:本病发病隐匿,病程较长,多数患者可能缺乏特异症状和体征。症状主要表现以代谢率减低和交感神经兴奋性下降为主,病情轻的早期患者可以没有特异症状。典型患者畏寒、乏力、手足肿胀感、嗜睡、记忆力减退、少汗、关节疼痛、体重增加、便秘、女性月经紊乱,或者月经过多、不孕。
3、治疗:甲减主要采取药物治疗,服用左甲状腺素将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恢复到正常范围内。如果是药物或炎症引起的暂时性激素分泌减少,有甲状腺功能彻底恢复正常的可能,但多数甲状腺破坏者无法治愈患者需要终身服药。治疗剂量取决于病情、年龄、体重和个人差异。患者需要定期复查,让医生根据病情变化调整药物剂量。
总的来说,甲减预后良好,只要能进行适当的激素替代治疗,多数患者可以恢复正常生活状态。未及时治疗的患者可能出现多组织黏液性水肿,如心包积液、腹水,甚至发生黏液水肿性昏迷、血脂异常,还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