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是指体内器官或器官的一部分离开正常的解剖位置,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其他部位的现象,疝气可发生于脑部、胸部、腹部等处,其中腹壁疝最为常见。
1、原因:组织结构薄弱或缺损,或者异常的腔内压力增高是导致疝的主要原因。
2、类型:通常根据疝气的发生部位分类,将疝气分为脑疝、膈疝、腹壁疝等。腹壁疝是最常见的疝气类型,在这之中,又以腹股沟疝最为常见。
3、症状:疝气的临床表现一般是局部隆起或肿胀,引起轻度疼痛或不适。小儿脐疝的孩子在哭闹时,其脐部可以明显地看到隆起,平静时则可自行缩回腹腔。成人的腹股沟疝,一般在站立、行走或举重时肿胀明显,在卧位时疝囊内的物体往往能自动回到腹腔内。随着病情加重,逐渐不能回纳,并伴有腹部胀痛或绞痛、恶心、呕吐、便秘、腹胀等表现。
4、治疗:疝气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通常采用开放疝修补术或者腹腔镜手术,通过修复组织缺陷,将突入的器官或组织推回原位并加固周边的肌肉、韧带等结构,防止疝气的反复发作。对于一岁以下的婴幼儿可暂不手术,因为随婴儿身体发育,部分疝气有自行消失可能,可用束带压住疝气部位,防止疝块突出。
总的来说,疝气是一种常见但相对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就诊,得到及时治疗后,疝气的预后通常较好,器官可以复位,患者可得到痊愈。脑疝预后较差,死亡率、致残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