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什么是狂犬病

郜桂菊
郜桂菊   主任医师   教授
传染科   知名专家
北京地坛医院
顶级三甲医院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发的一类严重的、通常具有致命性的传染性疾病。

1、病因:狂犬病的病因是狂犬病病毒,这种病毒可通过唾液传播,通常是病毒感染的野生动物,如犬、蝙蝠、浣熊、狐狸及黄鼠狼等,通过咬伤传播给人类。

2、症状:狂犬病病毒在进入人类体内后,首先会在感染部位附近的肌肉和皮肤中繁殖,潜伏期通常为2~3个月,但也有极少数患者为1周内或1年以上,此时患者通常无任何症状。随后,病毒会侵入最近的神经末梢,沿着神经向大脑移动,导致炎症和神经元损伤。早期症状包括头痛、高热、恶心、呕吐、焦躁不安、恐惧和疲倦。随着病程的发展,可能出现吞咽困难、恐水症(怕水),还可能出现过度活动、精神错乱、癫痫发作、昏迷等症状。

3、防治:一旦出现症状,狂犬病通常会快速恶化,且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死亡率极高。因此,对于疑似狂犬病暴露(如被野生动物咬伤)的患者,应立即寻医,一般建议前往传染病医院或者大型医院的传染科就诊。如果从未接种过狂犬病疫苗,可能需要接受一种名为暴露后预防的治疗,该预防方法包括过清洗伤口、一剂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注射,以及一个四周的狂犬病疫苗的接种计划。

综上,对于狂犬病,我们需要格外警惕,尽量避免接触未知的野生动物或者没有免疫接种记录的犬只。如果被咬伤,需要第一时间清洗伤口,并尽快到医院治疗。

发布时间:2024-12-12 11:35
内容
审核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人口文化发展中心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规范推广项目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