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什么是室性早搏

苗阳
苗阳   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心血管科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顶级三甲医院

室性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是指希氏束分叉以下部位过早发生的,提前使心肌除极的单个或成对的心搏。室性早搏在正常人中可偶尔发生,在不伴随其他心脏问题的情况下,通常不需要处理,也不会对健康有危害。如果室性早搏频发,症状明显,或患者有明显心脏基础疾病,需要及时处理心脏原发病,并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1、原因:心肌炎、缺血、缺氧、麻醉和手术均可使心肌受到机械、电、化学性刺激而发生室性早搏,精神不安、过量烟、酒、咖啡等也能诱发室性早搏。室性早搏常见于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与二尖瓣脱垂病人。

2、发病机制:在正常的心跳过程中,电信号由窦房结开始,先导致心房收缩,然后传至房室结,经过希氏束传导到心室,最终导致心室收缩。在室性早搏发生时,心室由于异常的电信号提前收缩,导致心律失常,心脏会在室性早搏后出现补偿性停顿,然后恢复正常节律,开始下一次正常心跳。如果室性早搏连续发生,心脏可能难以恢复正常心律,导致心脏功能不全,甚至心力衰竭。

3、临床表现:室性早搏常无特异性症状,且是否有症状或症状的轻重程度与室性早搏的频发程度无直接相关。患者一般表现为心悸、心跳或“停跳”感,类似电梯快速升降的失重感或代偿间歇后有力的心脏搏动,可伴有头晕、乏力、胸闷等症状。严重器质性心脏疾病者,长时间频发室性早搏可产生心绞痛、低血压或心衰等。

4、治疗:对于症状不明显且无心脏基础疾病的患者,无需特殊处理。若症状明显,可采取对症治疗,使用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和普罗帕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对于明确患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原则上只处理心脏本身疾病,不必应用专门治疗室性早搏的药物,若症状明显,也可适当应用上述抗心律失常药物。

综上所述,室性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出现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果仅在心电图检查中发现存在室性早搏,无其他症状,可先观察症状,不进行特殊处理。如果出现心脏不舒服的症状,患者很难凭借自身感受判断疾病轻重,应尽快就医。

发布时间:2024-12-12 20:20
目录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