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什么是血栓

苗阳
苗阳   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心血管科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顶级三甲医院

人体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正常生理状态下,人体的凝血系统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保持着动态平衡,如果在某些诱发凝血过程的因素作用下,动态平衡被破坏,触发了凝血过程,便可形成血栓。

1、形成条件:血栓形成是血液在流动状态由于血小板的活化和凝血因子被激活致血液发生凝固。血栓形成的条件包括心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血流状态的异常以及血液凝固性增加。

2、形成过程:血栓的起始点是血小板在血管内膜损伤处不断聚集黏附,形成可逆的血小板小堆。然后根据血栓部位和局部血流状态,可形成不同类型的血栓,包括白色血栓、红色血栓、混合血栓和透明血栓。白色血栓主要由血小板和少量纤维蛋白构成,红色血栓则有大量凝固的红细胞,混合血栓是白色和红色血栓混合,透明血栓主要由纤维蛋白构成。

3、对机体的影响:血栓形成对破裂的血管起止血作用,这是对机体有利的一面。如消化性溃疡底部形成血栓,可避免发生消化道大出血。但多数情况下,血栓形成对机体是不利的。血栓可阻塞血管,引起局部组织器官缺血坏死,如心冠状动脉血栓引起的心肌梗死,血栓脱落后随血液循环可在其他部位形成栓塞。微循环内广泛的纤维素性血栓形成可导致广泛性出血。

血栓的治疗依赖于所在部位、血栓大小及患者的健康状态等多种因素。基本的治疗原则是溶解或移除血栓,防止血栓再次形成并治疗引起血栓的基础病因。合理饮食、坚持运动、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等)是预防血栓的有效措施。

发布时间:2024-12-12 12:41
目录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