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毒症也称败血症,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性的感染性疾病,通常是由细菌等微生物侵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繁殖引起。脓毒症可能影响身体的任何部位,最常见的是肺部、腹部、泌尿系统和皮肤。这种疾病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较高,严重者可导致器官功能失常、休克,甚至死亡。
1、发病机制:目前,脓毒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研究认为可能与机体的炎症反应、凝血、内皮功能、细胞凋亡、生化、免疫等病理生理过程故障相关,体内的内源性和外源性分子模式与相关模式识别受体相互作用发挥了关键作用。
2、临床症状:脓毒症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寒战、心跳加速、呼吸急促、乏力等。此外,感染还可能导致特定的器官功能障碍,如肺部感染导致的呼吸困难,肾脏感染导致的少尿或无尿,以及感染性休克导致的血压下降。在严重的情况下,脓毒症可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最终导致临床患者死亡。
3、诊断:脓毒症的诊断基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实验室检查可能会发现血液中白细胞数量增多、肾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以及其他器官功能失常等。
4、治疗:治疗脓毒症的目的是控制感染源,维持器官功能,并防止并发症。最重要的治疗措施是早期抗生素治疗和感染源控制,此外升压药物、液体复苏、机械通气、血液净化等积极支持治疗也十分重要。
需要提醒的是,脓毒症是一种急症,诊治的时间窗口极短,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可能会导致病情迅速恶化,病死率升高。因此,对于疑似脓毒症的患者,需要做到早识别、早治疗,对于已经诊断明确的脓毒症患者,则需要紧急、连续和全面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