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胆红素指的是血清中胆红素的总含量,正常范围为1.7~17.1μmol/L(0.1~1mg/dl)。胆红素是血红蛋白的还原产物,正常情况下主要来自于衰老红细胞的降解。红素在17.1~34.2μmol/L(1~2mg/dl),临床不易察觉,称为隐性黄疸,超过34.2umol/L(2mg/dl)时出现临床可见黄疸。黄疸可能是溶血性疾病、肝脏疾病和胆管疾病的表现。
1、来源:正常血液循环中衰老的红细胞经单核-巨噬细胞破坏,降解为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组织蛋白酶的作用下形成血红素和珠蛋白。血红素在催化酶的作用下转变为胆绿素,再经还原酶还原为胆红素,占总胆红素来源的80%~85%。另外还有少量胆红素来源于骨髓幼稚红细胞的血红蛋白和肝内含有亚铁血红素的蛋白质。
2、代谢过程:上述形成的胆红素为游离胆红素,经血液循环运输至肝脏,形成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从肝细胞经胆管排入肠道后,经细菌酶的分解与还原作用,形成尿胆原,大部分从粪便中排出,小部分重新回到肝内,经体循环由肾脏排出体外。
3、参考值:正常情况下,血中胆红素浓度保持相对恒定,总胆红素正常范围为1.7~17.1μmol/L(0.1~1mg/dl),其中结合胆红素为0~3.42μmol/L,游离胆红素为1.7~13.68μmol/L。
4、相关疾病:总胆红素含量超过正常值,说明胆红素的生成代谢过程存在异常。溶血性疾病会导致大量红细胞破坏,胆红素生成过多;肝细胞病变会导致肝功能异常,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功能降低,血中胆红素增加;胆道疾病会导致肝脏内胆红素排泄障碍,反流入血,总胆红素含量增加。
总的来说,胆红素是生命体内重要的生物化学物质,通过测量血液的总胆红素水平,可以帮助评估肝脏功能、寻找黄疸病因、辅助诊断溶血性疾病、肝脏疾病或胆道疾病。如果胆红素检测结果异常,建议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