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什么是布病

郜桂菊
郜桂菊   主任医师   教授
传染科   知名专家
北京地坛医院
顶级三甲医院

布病,全称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传染病。这种细菌主要感染家畜,如牛、羊、猪等,也可能传染给人类。布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发生,尤其是在农牧业发达的地区。

1、病因:布鲁氏菌是布病的致病菌,该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包括羊布鲁氏菌、牛布鲁氏菌和猪布鲁氏菌等类型。这些细菌在家畜体内寄生,通常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的分泌物、排泄物或流产胎儿等途径传播。人类感染布病主要是由于职业暴露,如兽医、牧民、屠宰场工人、实验室工作人员等,或是通过食用未煮熟的感染动物制品而感染。

2、症状:布病可以侵犯多个器官系统,所以临床表现比较复杂,早期症状可能有发热、头痛、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出汗等。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关节肌肉疼痛、背痛、失眠、持续低热、肝脾肿大等症状。

3、诊断:布病的诊断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体格检查和病史,特别是接触史和职业暴露史进行初步推测,再通过血液培养、血清学检测、PCR(聚合酶链式反应)等实验室检查确定诊断。

4、治疗:布病的治疗为抗生素联合治疗,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链霉素、多西环素、利福平、庆大霉素等,一般需持续治疗6~8周。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注意休息、保持水分和电解质平衡。

5、预防:布病的预防主要依赖于加强动物卫生管理、提高职业暴露人群的防护意识和改善食品卫生状况。在农牧业地区,应定期对家畜进行疫苗接种和检疫,发现患病动物及时隔离和治疗。对于职业暴露人群,应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和培训,以降低感染风险。

发布时间:2024-12-12 21:42
目录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