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便是指排出的大便呈现黑色或暗红色的现象。正常人的大便颜色应为黄褐色,其颜色变化主要与饮食或药物因素等非疾病因素有关,也可能与便秘、上消化道出血等疾病因素有关。
一、非疾病因素。
- 1、饮食因素:如果吃了一些颜色比较深的食物,例如黑芝麻、菠菜、巧克力或动物内脏、动物血液等,可能会导致黑便。这种情况属于正常现象,通常停止进食相关食物后,大便颜色可在1~2天内恢复正常,无需特殊处理。
- 2、药物因素:服用某些药物,比如铁剂、铋剂、生熟地、何首乌、当归等,可能由于药物作用导致黑便。这种情况一般可在停止服用药物后2~3天内恢复正常,也无需特殊处理。
二、疾病因素。
- 1、便秘:便秘患者由于大便长时间贮存于肠道内,可能会腐败发黑,进而导致黑便。这类患者可遵医嘱应用聚乙二醇电解质口服溶液、乳果糖口服溶液、麻仁润肠丸、开塞露等导泻药物来缓解症状。同时,患者应保持合理饮食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吃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多饮水,并适当进行活动,每日应定时排便,特别建议清晨或餐后2小时排便,以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 2、上消化道出血:主要由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胃癌等疾病引起,血液经过消化液和氧化的作用,可变为黑色,然后随大便排出体外,进而出现黑便,同时可伴有呕血、头昏、心慌、乏力等症状。这类患者需严格禁食,同时静脉补充血容量,并且给予抑酸药(如奥美拉唑、雷尼替丁等)、止血药(如凝血酶、酚磺乙胺)、血管收缩药(如生长抑素、奥曲肽等),必要时还可通过内镜治疗、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等方法止血。
- 3、其他疾病: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血液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皮肌炎等结缔组织病,也可导致黑便。
需要提醒的是,由于患者自身无法判断黑便的原因,而上消化道出血等疾病又非常严重,可能会危及生命。因此,一旦发现黑便,患者应及时到医院急诊科或消化内科就诊,通过血常规、便常规、便潜血、胃肠镜等检查明确病因,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的治疗,以免延误治疗时机,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