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症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感染性疾病,由于各种原因使病原体或其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引起全身性病理生理反应以及各种临床表现,可能导致器官功能障碍和死亡。
1、病因:败血症的直接原因是感染,尤其是细菌感染,此外还有病毒、真菌等感染。感染可以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经过血流传播,最终使全身各处皆有可能出现感染。临床上最常见的感染源是肺、尿路和腹部。特别是对于免疫力较弱的人群,如因癌症接受化疗的患者、器官移植患者、艾滋病患者、糖尿病患者、老年人等,更易于感染,发生败血症。
2、症状:败血症的主要症状包括高热(体温38.5℃以上)或低热(体温36℃以下)、心跳过快、呼吸加快、意识模糊等。在严重的情况下,败血症可导致急性器官功能障碍,被称为重型败血症。如果病情进一步恶化,可能会发展为感染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多器官功能衰竭,从而危及生命。
3、诊断:败血症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和相关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液培养、生化检验等。重点是识别出可能的感染源,针对性使用抗生素等药物进行适当治疗。
需要提醒的是,及时发现并适当处理是治疗败血症的关键。目前,败血症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消除感染源、应用抗生素、支持治疗(如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维持血压稳定等)和器官功能支持(如呼吸机辅助呼吸、肾脏替代治疗等)。同时,治疗期间需要对患者进行密切监测,以确保治疗效果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