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什么情况下需要清热解毒

苏惠萍
苏惠萍   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呼吸科   知名专家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顶级三甲医院

清热解毒是通过清泄、排除热毒来治疗疾病的中医常用治疗方法。对于出现发热、目赤、咽喉肿痛、痈肿疮疡、吐衄发斑、神志异常、口干口渴、大便干燥、小便短黄、下痢脓血等辨证属于热毒炽盛者,都需要应用清热解毒治疗。

1、发热、目赤:是热毒炽盛的典型表现,患者可出现体温迅速升高或持续高热,同时可伴有面红目赤、头痛头胀等表现。

2、咽喉肿痛:患者多出现咽喉部红肿、疼痛、化脓等症状,并可伴有口舌生疮(即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吞咽困难、咳嗽、咳痰等症状。

3、痈肿疮疡:热毒蕴结于肌肤,可引起局部出现红肿、疼痛、化脓、破溃等疮疡表现。

4、吐衄发斑:吐衄一般是指鼻出血和吐血的表现,发斑一般是指皮下出血而形成的红色或紫色斑点、斑块。中医认为,热毒炽盛可迫血妄行,即热毒可以导致血液在脉络中运行过快,从而造成脉络破损,进而引发各种出血症状,如吐血、衄血(鼻出血)、发斑(皮下出血所形成的红紫色斑点或斑块)等,部分患者还出现皮肤斑疹、斑丘疹等表现。

5、神志异常:热毒可扰乱神志,因此患者会出现烦躁不安、躁扰不宁、神昏谵语(患者神志不清、胡言乱语),严重者可出现精神萎靡、倦怠嗜卧症状。

6、口干口渴、大便干燥、小便短黄:由于热邪耗伤津液,从而导致咽喉、尿道及肠道干燥,进而出现口干、口渴、渴喜冷饮、小便量少色黄、大便干燥等症状。

7、下痢脓血:若热毒内壅肠道,可以损伤肠道血络,进而引起便血、便脓血的症状,同时可能出现腹泻、里急后重(便意急迫但排便不畅、肛门重坠)等表现。

8、舌脉特征:热毒炽盛证的典型舌脉为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临床上,需要由专业中医师根据具体病情进行辨证施治。即使同为清热解毒法,其方药组成、剂量、疗程也可能有所差异,通常与热毒蕴结的部位、严重程度、兼夹证等因素有关。同时,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药通常性味寒冷,因此不宜过用或久服,特别是老人、儿童、孕妇及体质虚弱者,以免因耗伤阳气而给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发布时间:2025-01-10 07:49
内容
审核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人口文化发展中心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规范推广项目办公室
目录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