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细胞是一种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对细菌感染的抵抗。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类,白细胞又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五类。正常成年人血液中白细胞总数为(4~10)×109/L,其中中性粒细胞占50%~70%。因细胞质中含有同时可对酸性和碱性染料发生双重染色反应的嗜色颗粒而得名。
中性粒细胞是血液中主要的吞噬细胞,其变形游走能力和吞噬活性均较强。感染发生时中性粒细胞是首先到达炎症部位的效应细胞,并大量集聚,把所有异物或细菌吞噬掉。吞噬后中性粒细胞启动杀菌程序。此外,中性粒细胞还可吞噬和清除衰老的红细胞和抗原-抗体复合物等。当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数减少到1×109/L时,机体的抵抗力明显降低,易发生感染。
临床上常使用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来判断是否发生感染及感染类型,一般认为,白细胞计数升高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可认为机体存在细菌感染。这些指标也可用于诊断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或作为长期病程的监测指标,用以了解机体免疫能力变化和病情康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