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火与实火都是中医概念,都反映体内阴阳平衡失调的病理状态,但二者对应正气虚和邪气盛两个不同的病变过程。
1、虚火:通常是由于体内阴气不足,阳气相对偏亢所致,往往与过度劳损、久病耗伤、素体阴虚等因素有关。其典型表现为面颊潮红、口咽干燥、五心烦热(自觉手足心发热及心胸发热)、潮热(如潮水一般每日按时出现发热,可局限于面部或胸部,也可蔓延至全身)、盗汗(夜间入睡时出汗,醒后汗止)、形体消瘦等不适症状。这类患者多以滋阴清热为治法进行治疗,常用方药包括知柏地黄丸、天王补心丹、清骨散等。
2、实火:通常是由于体内邪热亢盛所致,可能与感受热邪或他邪化热、情志不畅、饮食不调、起居不节等因素有关。其典型表现为发热、面红目赤、口唇干燥、口舌糜烂、咽喉肿痛、皮肤疮疡、衄血、烦躁不安、小便短黄、大便秘结等不适症状。这类患者多以疏风清热或清热解毒为治法进行治疗,常用方药包括银翘散、麻杏石甘汤、黄连解毒汤、龙胆泻肝汤、导赤散等。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中医辨证复杂,因此建议出现体内阴阳失衡的症状表现者,应及时到正规的中医医院就诊,由专业中医师进行辨证论治。患者不宜自行用药或听信偏方,以免因治疗不当而加重病情。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应加强生活管理,规律作息、合理饮食、调节情绪、适量运动等,有利于促进疾病痊愈、预防疾病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