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薏米的功效与作用

李培红
李培红   主任药师   硕士生导师
药学部   主任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顶级三甲医院

在中医理论中,薏米又称薏苡仁,其味甘、淡,性凉,归脾、胃、肺经。具有利水消肿、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的功效,可以治疗水肿、腹泻、湿痹拘挛、痈肿等病症。

1、水肿:薏苡仁既能利水消肿,又兼具有健脾补中之效,因此可用治水湿滞留所致病症。在治疗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腹胀、小便不利者,常与茯苓,泽泻、猪苓等药同用,以增强利水消肿之效;在治疗水肿喘急者,可用郁李仁汁煮薏苡仁饭服食;在治疗脚气浮肿者,可与防己、木瓜、苍术同用或配赤小豆、冬瓜皮煮粥服。

2、腹泻:薏苡仁既能渗湿,又能补脾,因此具有健脾止泻之效,尤其善于治疗脾虚湿盛所致腹泻,常与党参(人参)、白术、山药等同用。此外,由于薏苡仁生用性偏寒凉,可与蚕砂、木瓜、黄连等药同用,从而治疗湿热内蕴、霍乱吐泻转筋等病症。

3、湿痹拘挛:薏苡仁具有渗湿除痹的功效,因此可以缓和筋脉拘挛。常用于治疗湿痹所致的筋脉挛急疼痛等病症,常与独活、防风、苍术等药同用;若治疗风湿久痹、筋脉挛急者,可用薏苡仁煮粥服。本药药性偏凉,因此可与杏仁、白豆蔻、滑石等药同用,从而治疗湿温初起或暑湿邪在气分所致的头痛恶寒、胸闷身重等病症。

4、痈肿:薏苡仁入肺经,且具有清热排脓的功效,因此可以治疗肺痈所致胸痛、咳吐脓痰等病症,常与苇茎、冬瓜仁、桃仁等同用。在中医理论中,肺与大肠相表里,因此薏苡仁也可以治疗大肠之热,从而治疗肠痈,常与附子、败酱草、丹皮等药合用。

在现代研究中,薏苡仁具有解热、镇痛、镇静、调节免疫、降糖、抗肿瘤等功效。在日常生活中,薏苡仁是常见的食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适量食用具有较好的补充营养的作用。

综上所述,建议人们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薏苡仁进行治疗和调理。尽管薏苡仁具有一定补脾功效,但由于其性偏凉,因此不建议长期或过量食用。对于外感寒邪、素体阳虚、体质虚弱者,通常不建议单独食用薏苡仁,以免导致病情加重或引起不适症状。

发布时间:2024-01-31 13:17
内容
审核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人口文化发展中心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规范推广项目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