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中枢神经性损伤,导致一侧肢体(上、下肢)瘫痪,常伴有同侧脑神经损伤,多见于颅内病变或脑卒中。偏瘫的肌力分级标准通常采用医学界公认的肌力评分系统,这一标准主要根据肌肉收缩的力量和肢体运动能力进行划分,一般分为0~5级,共6个等级。
1、0级:完全瘫痪,肌肉无收缩,不能产生动作。
2、1级:肌肉有轻微收缩,但没有足够的力量使关节活动。
3、2级:肢体能在床上平行移动,但不能抵抗自身重力,即不能抬离床面。
4、3级: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抵抗外界阻力,如患者尝试抬起手臂时,手臂可以离开床面,但如果遇到阻力,如他人的手施加压力,则患者无法继续抬起手臂。
5、4级:肢体能做对抗外界阻力的运动,但不完全,如患者可以尝试抵抗他人的手施加的压力,但力量较弱。
6、5级:肌力正常,即肢体运动能力与正常人相同,可以抵抗较强的外界阻力。
在评估偏瘫患者时,神经内科医生通常会根据上述标准来确定患者受影响肢体的肌力级别,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和康复计划。通常,肌力在3级以下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差,而肌力在3级以上的患者,在给予适当的康复训练后,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通常可以得到较好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