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乙肝的恢复期通常指的是身体开始清除病毒并恢复正常的阶段。这一时期患者体内的病毒含量下降,但没有完全清除,仍有一定的传染性。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体液和母婴传播。
1、血液、体液传播:乙肝病毒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和各种体液中,进入健康人体内可造成传染。常见的传染情况包括手术、血液透析、器官移植等医疗操作,纹身、穿孔、共用剃须刀等血液接触,以及性接触传播。恢复期患者的血液和体液中病毒含量较低,传染性低于病情活跃的患者,但只要还有病毒存在,就存在传染风险。
2、母婴传播:婴儿可通过在宫内与母体的血液交换,分娩过程中接触母体羊水、阴道分泌物,或分娩后进食乳汁而被传染。急性乙肝恢复期的孕妇应在妊娠期间服用抗病毒药物,保持较低的病毒含量,并在新生儿出生后立刻注射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预防感染。
综上所述,急性乙肝恢复期患者的传染性将随着病毒载量的减少而降低,但在病毒完全清除前,仍应采取预防措施。患者应遵医嘱继续治疗,并定期检查病毒载量,直到医生确认病情已痊愈,不再具有传染性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