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调理脾胃最好的中成药

唐旭东
唐旭东   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生导师
脾胃病科   知名专家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顶级三甲医院

在临床上,通常需要由中医师辨证后,从而确定恰当的中成药,因此不存在“调理脾胃最好的中成药”。常见证候包括脾胃气虚、脾胃阳虚、胃阴不足、湿浊困脾、湿热蕴脾等。

1、脾胃气虚:多表现为食欲降低、脘腹胀满或隐隐疼痛、嗳气、反酸、腹泻,以及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肢体倦怠、形体消瘦或肥胖或浮肿等症状,其舌脉特征为舌质淡、苔薄白、脉弱或缓。这类患者可遵医嘱以益气健脾和胃为治法治疗,常用中成药包括四君子丸、香砂六君丸、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丸等。

2、脾胃阳虚:多表现为脘腹冷痛、喜温喜按,饮食减少、泛吐清水或夹有不消化食物、大便清稀或完谷不化,以及畏寒肢冷、倦怠乏力、肢体浮肿等症状,其舌脉特征为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舌苔白滑、脉沉迟无力。这类患者可遵医嘱以温中健脾和胃为治法治疗,常用中成药包括理中丸、附子理中丸、小建中颗粒、温胃舒胶囊、虚寒胃痛颗粒等。

3、胃阴不足:多表现为胃脘隐隐灼痛、嘈杂不舒、饥不欲食、干呕、呃逆,以及口燥咽干、大便干结、小便短少等症状,其舌脉特征为舌红少苔、脉细数。这类患者可遵医嘱以益胃养阴为治法治疗,常用中成药包括阴虚胃痛颗粒、养胃舒颗粒、胃康灵颗粒、养胃舒胶囊等。

4、湿浊困脾:多表现为脘腹痞闷、腹痛便溏、口腻纳呆、泛恶欲呕,以及头身困重、面色晦黄,或见身目发黄,黄色晦暗如烟熏,或妇女白带量多,或肢体浮肿、小便短少等症状,其舌脉特征为舌淡胖、苔白腻、脉濡缓或沉细。这类患者可遵医嘱以利湿化浊为治法治疗,常用中成药包括平胃丸、木香顺气丸、藿香正气滴丸、二陈丸等。

5、湿热蕴脾:多表现为脘腹胀闷、食欲不振、恶心欲呕、口苦口黏、渴不多饮、大便稀溏或黏腻不爽、小便短黄,以及肢体困重、身热不扬,或面目发黄等症状,其舌脉特征为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这类患者可遵医嘱以清热利湿为治法治疗,常用中成药包括葛根芩连丸、藿香清胃胶囊、甘露消毒丸、中满分消丸等。

6、其他:除上述证候外,患者可能兼有肺气不足、肾气或肾阳不足、心血亏虚、肝郁脾虚、食积内停等不同证候,因此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恰当的药物。

综上所述,建议由专业中医师辨证后,从而使用恰当的中成药,或中药方剂进行治疗。患者不宜自我判断或用药,以免因治疗不当而影响疾病治疗,或给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应加强饮食和生活调理,以提高治疗效果。

发布时间:2024-05-28 02:06
内容
审核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人口文化发展中心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规范推广项目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