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鹅口疮是一种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黏膜病变,症状主要包括口腔黏膜白斑、流口水与食欲降低等,治疗方法则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多个方面。
一、常见症状
- 1、口腔黏膜白斑:小儿鹅口疮的典型症状是口腔黏膜、上颚、牙龈等部位出现类似白色凝乳状的膜状物,附着在患儿的口腔和牙龈表面,不易擦去。硬性擦去后会露出下面充血、糜烂的黏膜。白斑可能逐渐融合成大片,覆盖在口腔的不同部位,如颊黏膜、舌、齿龈、上腭等。
- 2、唾液分泌增多:口腔疼痛的刺激会导致患儿唾液分泌增多,这是自我保护反应的一部分。
- 3、食欲降低:由于口腔黏膜受损,患儿会感到口腔疼痛,进而拒绝吃东西,甚至可能出现进食困难。
二、治疗方法
- 1、一般治疗:注意患儿的口腔卫生,定期用温水擦拭患儿的口腔。对患儿接触的奶嘴、玩具、衣物等进行彻底消毒处理,可以使用煮沸消毒法。
- 2、药物治疗:局部使用抗真菌药物,如制霉菌素,涂抹在口腔患处,以促进愈合。使用2%碳酸氢钠溶液清洗口腔,有助于减少真菌数量,缓解症状。严重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真菌药物进行全身治疗,如氟康唑片。但需注意药物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并定期复诊。
- 3、物理治疗:对于病情严重且无法通过上述治疗得到改善的患儿,可以考虑使用激光或微波理疗等方法进行治疗。
总之,小儿鹅口疮需要及时就医并进行治疗,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症状变化,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护理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