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肠道菌群失调需要做哪些检查

李景南
李景南   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生导师
消化内科   副主任
国家重点专科
北京协和医院
顶级三甲医院

肠道菌群失调是一种与多种疾病相关的肠道健康问题,为了准确诊断这一状况,通常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主要为粪便、血液等实验室检查,内镜、影像学等其他检查则可辅助诊断引起肠道菌群失调的具体病因。

一、粪便检测

  • 1、粪便常规检查:通过肉眼观察粪便的颜色、性状、有无黏液、脓血等,初步了解肠道基本情况。显微镜下可观察粪便中的白细胞、红细胞、寄生虫卵等,判断是否存在肠道感染、出血等问题。正常粪便中偶见白细胞,无红细胞,若白细胞增多可能提示炎症,红细胞出现可能与肠道出血有关。
  • 2、粪便细菌培养:将粪便样本接种在特定培养基上,在适宜的温度和环境下培养,可明确粪便中各种细菌的种类和数量,如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等有益菌的数量是否减少,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有害菌是否增多,是诊断肠道菌群失调的重要依据。
  • 3、粪便涂片检查:将粪便均匀涂抹在载玻片上,进行革兰氏染色等处理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菌的形态、革兰氏染色特性等,可快速初步了解粪便中细菌的种类和大致比例,帮助判断肠道菌群的平衡状态。

二、血液检测

  • 1、血常规:可了解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的计数和比例。肠道菌群失调引发感染时,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可能升高;若存在长期腹泻导致营养不良,可能出现贫血相关指标异常,如血红蛋白降低等。
  • 2、血生化检查:检测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等指标。肠道菌群失调可能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导致肝功能指标异常,如白蛋白降低,或电解质紊乱,如钾、钠、氯等指标异常。

三、其他检查

  • 1、结肠镜检查:将结肠镜经肛门插入肠道,可直接观察肠道黏膜的形态、色泽、有无炎症、溃疡、息肉等病变。取黏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可了解肠道黏膜的病理改变,判断是否存在炎症、萎缩等与肠道菌群失调相关的病变。
  • 2、腹部CT或MRI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观察肠道的形态、结构、有无肿胀、积液等情况,对于判断肠道是否存在器质性病变,如肠道肿瘤、肠梗阻等,这些病变可能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调,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综上所述,肠道菌群失调的检查是一个综合评估的过程,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上述各项检查结果来做出准确诊断。在进行这些检查时,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确保获得准确可靠的诊断信息,为后续的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发布时间:2025-02-17 07:44
目录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