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什么叫气滞血瘀

冯淬灵
冯淬灵   主任医师   教授
中医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顶级三甲医院

气滞血瘀是指由于气滞导致血行瘀阻,或血瘀导致气行阻滞,出现气滞与血瘀同时存在的病理状态。

1、病因:气为血之帅,气能行血,血液必须依靠气的推动才能运行不息,流布至全身。当出现气滞时,血液无法顺畅地流动,容易导致血瘀病变,进而形成气滞血瘀的病理状态。同时,血为气之母,血能载气养气,如果体内存在血瘀的病变,则容易导致气机阻滞,形成气滞。因此,任何可以导致气滞或血瘀的因素,如情志不畅、跌仆闪挫、外邪侵袭、饮食不节等,都可能成为气滞血瘀的病因。

2、症状:气滞血瘀的患者既有气滞的表现,如局部疼痛、情绪失调等,又有血瘀的特征,如局部肿块、面色紫暗、月经异常等。此外,患者的舌脉具有特征性的表现,舌质紫暗或有紫斑、紫点,脉弦或涩。

3、治疗:气滞血瘀以行气活血化瘀为主要治疗原则。在临床上,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开具合适的中药方剂或中成药进行治疗。常用的中药方剂有血府逐瘀汤、身痛逐瘀汤等,常用的中成药有五灵止痛胶囊、血府逐瘀颗粒等。此外,中药外敷、针灸推拿,也是治疗气滞血瘀的有效手段。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出现疑似气滞血瘀的症状,建议患者尽早到正规医院的中医科就诊,由医生辨证后开展治疗,以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患者不可自行随意用药,以免用药错误而对身体产生不必要的损伤。

发布时间:2025-02-17 08:51
内容
审核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人口文化发展中心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规范推广项目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