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结石引起肾积水,需要根据结石大小、肾积水程度及患者症状等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主要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一、一般治疗
- 1、休息与饮食:患者应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防止结石移动或疼痛加剧。饮食上要限制高钙、高草酸、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如牛奶、菠菜、动物内脏等。同时,增加水分摄入,每天饮水量在2000~3000毫升以上,以增加尿量,促进小结石的排出,减轻肾积水。
- 2、病情监测:定期进行泌尿系统超声、CT等检查,监测结石的大小、位置以及肾积水的变化情况。注意观察自己是否有腰痛、血尿、发热等症状,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二、药物治疗
- 1、止痛药物:当肾结石引起肾绞痛时,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双氯芬酸钠、吲哚美辛等)或阿片类镇痛药(如哌替啶等)缓解疼痛。若疼痛伴有恶心、呕吐,还可给予山莨菪碱、阿托品等解痉药物,以松弛输尿管平滑肌,缓解痉挛,减轻疼痛和肾积水。
- 2、排石药物:对于较小的结石(直径小于0.6厘米),可使用坦索罗辛等α受体阻滞剂,或枸橼酸氢钾钠等药物。前者可松弛输尿管下段平滑肌,促进结石排出;后者可碱化尿液,有助于溶解尿酸结石等,从而减轻结石对尿路的梗阻,缓解肾积水。
- 3、抗感染药物:如果肾积水合并感染,出现发热、寒战等症状,应根据尿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如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药物等,以控制感染,避免感染进一步加重对肾脏的损害。
三、手术治疗
- 1、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适用于直径小于2厘米的肾结石。利用高能冲击波聚焦后作用于结石,使结石裂解成小块,随尿液排出体外,从而解除结石对尿路的梗阻,缓解肾积水。该方法创伤小、恢复快,但可能需要多次治疗。
- 2、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适用于直径大于2厘米的肾结石或鹿角形结石,以及ESWL治疗失败的患者。在腰部建立一条从皮肤到肾脏的通道,将肾镜插入肾脏,利用激光、超声等碎石工具将结石击碎取出。该手术能有效清除较大结石,快速解除肾积水,但有一定的创伤,术后恢复时间相对较长。
- 3、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通过尿道、膀胱、输尿管将软镜插入肾盂,找到结石后用激光等方法将结石粉碎。适用于直径小于2厘米的肾结石,尤其是肾盏结石。该手术创伤小,对肾脏及周围组织的损伤较小,但手术时间可能较长,对术者技术要求较高。
- 4、开放手术:在上述治疗方法无法实施或存在严重并发症时,可能需要进行开放手术,如肾盂切开取石术、肾实质切开取石术等。但开放手术创伤大、恢复慢,目前已较少应用。
四、其他治疗
- 1、肾盂穿刺造瘘术:对于肾积水严重、感染难以控制,或因其他原因不能立即进行取石手术的患者,可先在超声或X线引导下进行肾盂穿刺造瘘。将肾内的尿液引流出来,减轻肾盂内压力,控制感染,待病情稳定后再行结石治疗。
- 2、输尿管支架置入术:可通过膀胱镜将输尿管支架置入输尿管,将肾盂内的尿液引流至膀胱,以缓解肾积水。常用于结石引起的输尿管梗阻,或作为其他手术前后的辅助治疗措施,帮助恢复输尿管通畅,保护肾功能。
总之,肾结石引起肾积水时,应及时就医并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预防结石的再次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