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过敏是一种免疫系统对某些食物成分过度反应的异常状态。当人体摄入特定食物后,免疫系统错误地将其视为有害物质,从而引发一系列免疫反应。
1、发病机制:食物过敏主要由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当人体首次接触过敏原(如牛奶、鸡蛋、花生等)时,免疫系统会产生特异性IgE抗体。再次接触时,IgE抗体与过敏原结合,激活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组胺、白三烯等炎症介质,导致过敏症状。
2、常见过敏原:常见的食物过敏原包括牛奶、鸡蛋、花生、鱼类、贝类、大豆等。这些食物中的特定蛋白质是引发过敏的主要成分。
3、症状表现:食物过敏的症状多样,轻者可能出现皮肤瘙痒、红斑、荨麻疹等;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喉头水肿、血压下降甚至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此外,还可能伴有胃肠道症状,如呕吐、腹泻、腹痛等。
4、处理措施:一旦出现食物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摄入可疑食物,并尽快就医。医生会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选择口服抗过敏药物、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其他紧急处理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食物过敏目前尚无根治方法,预防是关键。日常应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购买食品时仔细阅读成分标签。若不确定过敏原,可通过过敏原检测明确,以便更好地做好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