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咬皮炎是被昆虫叮咬后皮肤出现的一种炎症反应,常伴随明显的瘙痒症状。针对这一症状,可进行冷敷或外用局部药物止痒,也可口服药物止痒。在日常生活中,还需要注意避免搔抓、保持皮肤清洁、选择合适衣物等。
1、局部处理:被虫咬后,可使用冷毛巾或冰袋对叮咬部位进行冷敷,使局部血管收缩,减轻瘙痒感。还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或地奈德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糖皮质激素类药膏,减轻炎症反应和瘙痒。炉甘石洗剂适用于症状较轻的患者,而激素类药膏抗炎止痒效果更显著,但不宜长期大面积使用。
2、口服药物:常用的有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抗组胺药物。这类药物能通过抑制体内的组胺释放,减轻过敏反应,从而达到止痒目的。对于皮疹广泛、瘙痒严重或伴有全身症状者,在医生指导下可短期口服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需注意按医嘱规范用药,避免自行增减剂量或突然停药。
3、日常护理:搔抓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引发感染,使瘙痒加重,应尽量克制。用温水清洗叮咬部位,避免使用刺激性肥皂或沐浴露,防止加重皮肤刺激。选择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减少对皮肤的摩擦,有助于缓解瘙痒。
如果虫咬皮炎症状严重、持续不缓解或出现发热、呼吸困难等全身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