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蒲是统称,包含石菖蒲、水菖蒲(藏菖蒲)等多个品种,它们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基源植物、性状、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等方面。
一、基源植物
1、石菖蒲:来源于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干燥根茎。
2、水菖蒲(藏菖蒲):是天南星科植物藏菖蒲的干燥根茎。
二、性状
1、石菖蒲:呈扁圆柱形,多弯曲,常有分枝,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粗糙,有疏密不匀的环节,具细纵纹,一面残留须根或圆点状根痕;叶痕呈三角形,左右交互排列,有的其上有毛鳞状的叶基残余。质硬,断面纤维性,类白色或微红色,内皮层环明显,可见多数维管束小点及棕色油细胞。气芳香,味苦、微辛。
2、水菖蒲(藏菖蒲):呈扁圆柱形,略弯曲,表面灰棕色至棕褐色,节明显,具细纵纹,一面具圆密集圆点状根痕;叶痕呈斜三角形,左右交互排列,侧面茎基痕周围常残留有鳞片状叶基和毛发状须根。质硬,断面淡棕色,内皮层环明显,可见众多棕色油细胞小点。气浓烈而特异,味辛。
三、性味归经
1、石菖蒲:味辛、苦,性温;归心、胃经。
2、水菖蒲(藏菖蒲):味苦、辛,性温、燥、锐;归心、肺经(不同文献表述略有差异,也有归心、肝经等说法)。
四、功效主治
1、石菖蒲:具有开窍豁痰、醒神益智、化湿开胃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痰湿秽浊之邪蒙蔽清窍所致的神志昏乱、癫痫等;也可用于改善健忘失眠、耳鸣耳聋等症状;还能治疗湿浊中阻所致的脘痞胀痛、不思饮食等。
2、水菖蒲(藏菖蒲):具有温胃、消炎止痛的功效。常用于补胃阳,治疗消化不良、食物积滞、白喉、炭疽等。
在使用时,无论选择哪种菖蒲,都需在专业中医医生的辨证指导下进行,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