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肠的注意事项有:
一、在配制灌肠液时,应避免使用对肠黏膜有腐蚀作用的药物。
二、医生将导管插入肛管时,手法应轻柔,避免损伤肠黏膜。如果有痔疮、放射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更应该谨慎的插入导管。
三、在灌肠前暴露患者肢体的时候,应该注意患者的隐私,且注意保暖,防止患者受凉。
四、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不同的灌肠方法。
1、如果进行大量不保留灌肠,医生要掌握灌肠的温度、浓度、流速、压力和溶液量。此外,不同疾病的患者,需要注意的事项也不同。
(1)如果是伤寒患者,则灌肠的溶液量不应该超过500ml,且灌肠的压力要低,液面距肛门的距离不能超过30cm。在灌肠过程当中,还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果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剧烈腹痛、心慌、气急等症状,应该立即停止灌肠,并且通知相关医护人员进行处理。
(2)如果是急腹症、消化道出血、妊娠、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则不宜灌肠。
(3)如果是肝性脑病患者,则不能用肥皂水灌肠。
(4)如果是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或者有水钠潴留的患者,则不能用生理盐水灌肠。
2、如果进行小量不保留灌肠,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入灌肠液的速度不能过快,以免刺激肠黏膜,引起排便反射。
(2)更换灌肠器时,要防止空气进入,以免引起腹胀。
(3)如果用小容量的灌肠筒,灌肠药物的液面与肛门的距离应少于30cm。但是,如果灌肠药物的液面过低,可能出现直肠内液体反流。
3、如果进行保留灌肠,则应注意以下几点:
(1)肛门、直肠、结肠等部位手术后的患者,或者大便失禁的患者,不宜进行保留灌肠。
(2)肠道疾病患者一般需要在睡眠之前注入灌肠剂,防止灌肠液过快排出。
(3)慢性菌痢或阿米巴痢疾的患者,可能很难保留住灌肠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