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近视和弱视的区别

宋红欣
宋红欣   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医学视光中心   主任
国家重点专科
北京同仁医院
顶级三甲医院

近视和弱视的区别在于近视患者的眼睛有器质性病变,在不佩戴矫正眼镜的情况下无法看清东西,如果患者佩戴了矫正眼镜,则其可能会恢复1.0左右的正常视力;而弱视患者的眼睛没有器质性病变,但却出现了视力不清的症状,即使佩戴了矫正眼镜,也无法恢复1.0左右的正常视力。

弱视产生的原因较多,最常见的原因是视网膜功能发育不良,此类患者在刚出生时,其视力可能小于0.1,随着外界视觉信号的不断刺激,视网膜和视觉中枢逐渐发育,到患儿5~6岁时可能会恢复至1.0左右的视力。如果在儿童的发育过程中,患儿出现了较明显的屈光不正,比如高度远视、高度散光,或者眼皮无法抬起,遮挡了部分瞳孔,导致视网膜功能不能及时发育,就可能会产生弱视。

在临床上,如果弱视能被及时发现,就可通过一些治疗手段将其治愈,比如高度远视、散光等原因导致的弱视患儿,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佩戴相应的矫正眼镜,当其能看清楚事物后,其视网膜功能和视觉中枢功能,就可能会逐渐发育,从而达到治愈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弱视患者在7~9岁之间的治疗效果最好,如果超过了弱视治疗的最佳年龄,则其治疗效果会相对较差。所以,建议出现弱视的患儿,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明确诊断并进行针对性治疗,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发布时间:2024-10-13 14:36
内容
审核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人口文化发展中心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规范推广项目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