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加综合征与肝硬化的区别包括以下方面:
一、发病机制的区别。
- 1、布加氏综合征主要是因患者肝段的下腔静脉和肝静脉高度狭窄或者闭塞,进而引起肝脏淤血、肝硬化、腹水和下肢静脉回流不畅以及食管胃底的静脉扩张所导致的综合征。本病常引起肝后型门静脉高压。
- 2、肝硬化一般指由一种或者多种原因引起的肝脏损伤,肝脏呈进行性、弥漫性 、纤维性病变,具体表现为肝细胞的弥漫性变性、坏死,继而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的结节状再生,这三种改变反复交错进行,使肝小叶的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逐渐被改建,肝脏随之变形、变硬,最终导致肝脏硬化。其中,肝炎肝硬化常引起肝窦和窦后阻塞性门静脉高压。
二、病因的区别。
- 1、布加氏综合征,在欧美国家常因肝后段的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或肝静脉的血栓形成导致;在亚洲地区,尤其是黄河中下游等高发地区,发病通常与肝后下腔静脉隔膜形成或结构发育异常等先天性因素有关。
- 2、肝硬化,目前在我国主要是以肝炎后的肝硬化以及酒精性的肝硬化为主。
布加综合征有时可出现下肢水肿、皮肤溃疡以及胸腹壁静脉的迂曲扩张;而肝硬化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后期可以出现一系列不同程度的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障碍,严重时可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甚至导致死亡。因为二者都有可能出现门脉高压、消化道出血、大量腹水、脾大等症状,所以极易误诊。但是,由于二者病变原因不同,其治疗方法、预后和转归有很大区别。
因此,出现门脉高压等相关症状后,建议患者及时去医院就诊,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并选择合适方法进行治疗,以获得较好治疗效果,避免误诊、误治情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