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胀


腹胀(abdominal distension)既是一个症状,又是一个体征,可以表现为一部分或全腹部胀满;可以是消化系本身疾病,也可以是全身性疾病在胃肠道的表现。轻者仅表现为腹部稍饱胀感,重者全腹膨胀,影响呼吸,甚至影响工作和生活。
典型表现
主要表现为腹部胀满不适,可发生于上腹部,也可发生于全腹部。根据病因不同,可能还会伴有腹痛、腹泻、嗳气、呕吐、腹水、腹部包块、呼吸困难等症状。
并发症
该症状一般无明显并发症。
总述
腹胀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可由许多疾病引起,其中胃肠道疾病和肝脏疾病是能引起腹胀的重要原因,另外一些胆道疾病、胰腺疾病、腹膜疾病等其他系统的疾病也可引起腹胀。
症状起因
1、胃肠道疾病
是引起腹胀的重要原因,可分为器质性疾病和功能性疾病。
(1)器质性疾病:急、慢性肠道感染,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扩张,胃扭转,胃下垂,幽门梗阻,胃癌,吸收不良综合征,肠梗阻,肠道憩室病,便秘等。
(2)功能性疾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吞气症、顽固性呃逆(即打嗝)等。
2、肝脏疾病
同样也是引起腹胀的一个重要原因,临床上多见于急、慢性肝炎,尤其是重型肝炎(腹胀是主要且顽固的症状之一),肝硬化(腹胀常是早期肝硬化的主要症状),肝脓肿,肝癌等。
3、胆道疾病
如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胆道梗阻等。
4、胰腺疾病
如急、慢性胰腺炎,巨大胰腺囊肿,胰腺癌等。
5、腹膜疾病
如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结核性腹膜炎、腹膜癌等。
6、急性感染性疾病
各种严重感染引起的毒血症、败血症、中毒性肺炎、伤寒等。
7、心血管疾病
如急、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等。
8、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
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糖尿病等。
9、肾脏疾病
如先天性多囊肾、肾脏肿瘤、巨大肾积水等。
10、其他
如硬皮病、低钾血症、肥胖、妊娠、脊髓病变、腹部手术后、肺气肿、哮喘病、吸收不良综合征、腹腔脏器穿孔、人工气腹、肝和脾破裂、卵巢肿瘤、膀胱肿瘤、尿潴留等。此外,有抑郁、焦虑症状患者腹胀发生的几率较高,不良的饮食习惯也会增加腹胀的发生。
常见疾病
肠道感染、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扩张、胃扭转、胃下垂、幽门梗阻、胃癌、吸收不良综合征、肠梗阻、肠道憩室病、便秘、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吞气症、顽固性呃逆(即打嗝)、肝炎、肝硬化、肝脓肿、肝癌、胆囊炎、胆石症、胆道梗阻、胰腺炎、巨大胰腺囊肿、胰腺癌、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结核性腹膜炎、腹膜癌、毒血症、败血症、中毒性肺炎、伤寒、充血性心力衰竭、肠系膜血管栓塞、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糖尿病、先天性多囊肾、肾脏肿瘤、巨大肾积水、硬皮病、低钾血症、肥胖、脊髓病变、腹部手术后、肺气肿、哮喘病、吸收不良综合征、腹腔脏器穿孔、人工气腹、肝和脾破裂、卵巢肿瘤、膀胱肿瘤、尿潴留
急诊(120)指征
1、出现持续加重的腹胀、剧烈腹痛,伴全腹按压痛、腹肌紧张等急性腹膜炎表现。
2、有腹部外伤史,出现腹胀、面色苍白、虚弱乏力、精神萎靡、昏迷等失血性休克表现等。
3、有暴饮暴食史,出现持续加重的腹胀、剧烈腹痛、反复呕吐、精神萎靡、呼吸急促、休克等等。
4、出现其他危及生命的病症。
以上均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门诊指征
1、反复或持续腹胀;
2、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反酸等症状;
3、伴反复嗳气、肛门排气增多、腹部胀痛等症状;
4、伴皮肤、白眼球发黄、右上腹不适等症状;
5、伴腹部包块、消瘦明显;
6、伴腹围增大、肢体水肿、呼吸费力等;
7、体检发现腹水;
8、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诊科室
1、若症状比较严重,则应到急诊科就诊。
2、若症状比较平稳,则可到消化内科就诊。
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进行血液、尿液的检查,建议空腹抽血。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腹胀开始出现的部位在哪?是否存在加重或减轻腹胀的相关因素?
2、您是否有伴随症状?是否出现恶心、腹痛、腹泻、嗳气、呕吐、腹水、腹部包块等症状?
3、您既往有哪些疾病?病情控制如何?
4、您既往是否出现过类似症状?原因是什么?是否治疗过?治疗方法是什么?
5、您最近是否有吃过不干净的食物?
6、您是否到过疫区?
7、您是否嗜酒?一天喝多少?
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的腹胀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和饮食有关吗?
2、是否还有其他可能的原因?
3、我的症状严重吗?
4、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5、我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能治好吗?
6、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7、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8、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预计检查
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初步判断病情,随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血常规、粪便检查、尿常规、血生化检查、胃液分析、胰腺功能试验、肿瘤标记物检查、肝炎病毒检查、X线检查、CT检查、B超检查、MRI检查、胃镜检查、结肠镜检查、腹腔穿刺抽液、小肠吸收功能试验、呼气试验等检查,从而明确患者的具体病因。
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对于鉴别腹胀的原因很重要。体格检查的重点是腹部为局限性膨隆还是全腹膨隆,有无胃型、肠型及胃肠蠕动波,腹肌是否紧张,有无压痛、反跳痛及肿物、肝、脾大小,有无振水音、波动感及腹部浊音界的分布,有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有无改变。叩诊为鼓音,则为胃肠胀气或气腹,若有移动性浊音则提示腹水;如叩诊为实音则提示肿物。肝浊音界消失是诊断腹胀很重要的体征。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血中白细胞升高提示感染性疾病;嗜酸粒细胞减少或消失,提示肠伤寒可能。
2、粪便检查
粪便常规检查发现红细胞和脓细胞,提示肠道感染和炎性肠病,粪便培养有助于明确致病菌。如镜检发现中性脂肪颗粒及大量未消化横纹肌,粪脂测定发现含量增加多提示吸收不良综合征。
3、尿常规
尿蛋白阳性提示肾炎或肾病综合征,尿胆红素升高可能有肝脏疾病。
4、血生化检查
腹胀伴肝功能严重损伤、腹水、黄疸,多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腹胀伴低蛋白血症、腹水提示肝硬化或肾病综合征。
5、胃液分析
有助于明确和鉴别是否存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等情况。
6、胰腺功能试验
腹胀疑为慢性胰腺疾病引起者,可做N-苯甲酰-L-酪氨酸-对氨基苯甲酸试验,或用胰泌素和促胰酶素做胰腺外分泌功能试验,常有助于诊断。血、尿淀粉酶、脂肪酶测定有助于诊断急性胰腺炎。
7、肿瘤标记物检查
对于腹胀、消瘦怀疑肿瘤的病人,检测肿瘤标记物有助于发现病因。
8、肝炎病毒检查
胃肠胀气疑为肝病的患者,均应做乙型、丙型等肝炎病毒的抗原、抗体和基因检查。
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腹部透视或平片检查有助于溃疡穿孔、肠梗阻、肝曲综合征、脾曲综合征等疾病的诊断;钡餐检查有助于诊断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胃下垂等疾病;钡剂灌肠检查有助于诊断结肠病变。
2、CT检查
对确诊有无腹水有很大帮助。对腹部器官的病变、病变的性质也有确诊价值。特别是对腹腔内实质性病变、占位病变,如肝癌、肝囊肿、胰腺囊肿、肾实质病变及肾囊肿、脾脏及盆腔器官病变,有确诊价值。
3、B超检查
B超检查是目前诊断腹水最敏感,且简单的方法,一般腹腔内有300ml以上的液体便可查出,并可鉴别腹水是游离状还是分割状,其他含液体的结构如卵巢囊肿、腹部脓肿或血肿,通过B超检查也可发现和鉴别。
4、MRI检查
能比较准确地判断腹水的存在部位,并区别液性、脓性、血性腹水,并能较好鉴别腹部实性或囊性肿物,并能发现实质脏器内有无病变及占位性肿物,判断腹膜后或腹腔内有无转移肿物。
其他检查
1、胃镜检查
有助于诊断胃与十二指肠疾病。
2、结肠镜检查
结肠镜是通过肛门插入内镜,进行肠道的直视检查,不但可以清楚地发现肠道病变,还可对部分肠道病变进行治疗,是诊断和治疗大肠疾病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3、腹腔穿刺抽液
当患者腹胀考虑与腹水有关时,应进行腹腔穿刺抽腹水行常规、生化、细胞学等多项检查,明确腹水性质。腹水性质分为漏出液、渗出液、乳糜样、血性水和血腹,其中临床上最主要的是漏出液和渗出液的鉴别。漏出液多见于心功能衰竭、缩窄性心包炎、肝硬化、肾病综合征等;渗出液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腹膜炎。
4、小肠吸收功能试验
用D-木糖醇吸收试验可鉴别小肠吸收不良和胰源性腹泻;维生素B12吸收试验对小肠壅积导致的回肠疾病或细菌过度生长尤其有帮助;乳糖耐量试验有助于诊断乳糖缺乏症。
5、呼气试验
为无创性检查方法,有助于诊断胃和小肠细菌的过度生长。C-尿素呼气试验已广泛用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诊断,并适用于流行病学研究、大规模普查,以及在临床上对Hp是否根除的判定和对疗效的随访评价,尤其适用于不能耐受胃镜检查的病人。
诊断原则
通常根据患者的病史、典型症状及相关的检查可以做出准确的诊断,医生在诊断过程中常需要排查患者是否有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幽门梗阻、功能性消化不良、机械性肠梗阻、肝硬化、结核性腹膜炎、吞气症等疾病。
鉴别诊断
1、慢性萎缩性胃炎
以上腹痛或不适和嗳气、腹胀为主要表现,常无规律。有十二指肠液反流者可能呕出苦味含胆汁的胃内容物。主要是通过内镜检查及活检诊断。内镜可发现黏膜色泽变淡,失去应有光泽。病变常呈局灶性分布,与正常黏膜相间存在,黏膜色泽红白相间,以白为主。
2、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常见疾病,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好发于青壮年,胃溃疡多见于中老年,男性患病多于女性。发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过多以及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的应用有关。患者主要表现为慢性、周期性发作的上腹部节律性疼痛,伴腹胀、嗳气、反酸等症状。胃镜或X线检查有溃疡的相应征象。
3、幽门梗阻
幽门或幽门附近的病变,如消化性溃疡幽门附近的肿瘤,导致胃排空不畅,发生上腹胀满。患者常呕吐大量带酸味的隔餐甚至隔夜宿食,呕吐后腹胀减轻。体检见上腹部膨隆,可见胃蠕动波,并常有胃部振水音。胃镜或X线钡剂检查见幽门狭窄、变形,黏膜水肿、充血或瘢痕形成。
4、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具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上腹部不适症状,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诊断之一,占胃肠专科门诊病人的30%~50%。本病病因与胃肠动力障碍、幽门螺杆菌感染及精神社会因素等有关。
5、机械性肠梗阻
由多种原因,如肿瘤、粪块等。主要表现为阵发性肠绞痛伴腹胀,肛门排气、排便减少或停止,呕吐。体检可发现腹部膨胀,肠鸣音亢进,可见肠型及蠕动波。X线检查可见肠腔扩张与气液平。
6、肝硬化
肝硬化是腹水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尤其是肝硬化失代偿期,几乎均有不同程度的腹水。患者常有病毒性肝炎或长期饮酒等病史。常见的症状有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乏力。肝功能检查、腹部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本病。
7、结核性腹膜炎
患者常有不明原因的发热,伴全身无力、食欲不振、腹痛和腹胀等症状。腹部检查有腹壁柔韧感、压痛、腹水或腹内块物等体征。腹水为黄色渗出液,少数为淡血性,偶见乳糜性。腹水检查淋巴细胞显著增多,腹水培养与动物接种可发现结核杆菌。
8、吞气症
除腹胀外,患者还可出现肛门排气增多、腹痛、食欲减退、恶心等症状,医生叩诊腹部时可出现鼓音,X线检查可发现胃肠道充满大量气体,无液平面。
预计治疗
临床上腹胀多是由于胃肠道疾病或肝胆疾病及一些其他系统的疾病所引起,因此在治疗时首先要明确引起腹胀的病因,然后针对性治疗原发病,常用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对因治疗
1、慢性萎缩性胃炎
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根除幽门螺杆菌的药物、促进胃动力药物、胃黏膜保护剂等。需要注意的是,轻度异型增生可加强随访观察,重度异型增生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内镜下治疗或手术治疗。
2、消化性溃疡
患者应遵医嘱使用抑酸剂、胃黏膜保护剂进行治疗,常用的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法莫替丁、铝碳酸镁等。对于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除幽门螺杆菌;对于NSAIDs(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溃疡,应尽可能暂停或减少NSAIDs剂量。
3、幽门梗阻
先行保守治疗,放置胃管,进行胃减压和引流。同时补充液体、电解质,维持酸碱平衡和营养。如保守治疗症状未能缓解,可考虑手术治疗。
4、功能性消化不良
质子泵抑制剂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有效治疗药物,常用的包括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而胃肠促动药可作为餐后不适综合征患者的首选治疗药物,如西尼必利、伊托必利、莫沙必利、多潘立酮等。而且,消化酶、神经调节剂也可改善患者的部分症状。此外,心理治疗有助于患者症状减轻和生活质量改善,可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法。
5、吞气症
吞气症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针对其病因进行治疗,如改变饮食习惯、放松心情、适量运动等。同时,患者可遵医嘱应用多潘立酮、莫沙必利、消化酶片等药物,来帮助缓解嗳气、腹胀等症状。如果患者合并严重的焦虑症状,则可能还需要应用抗焦虑药物治疗。
一般治疗
1、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食用易产气的食物,如黄豆、黑豆、洋葱、土豆、红薯、萝卜、碳酸饮料等。
2、进食时细嚼慢咽,避免狼吞虎咽和边吃边说话。也不要暴饮暴食,尽量少食多餐,每餐吃到七八分饱即可。
3、可以通过听音乐、冥想、深呼吸等方式来缓解紧张和焦虑情绪,减轻压力。
药物治疗
详见对因治疗。
相关药物
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法莫替丁、铝碳酸镁、西尼必利、伊托必利、莫沙必利、多潘立酮、消化酶片、健胃消食片(江中)、健脾颗粒(江中)
手术治疗
详见对因治疗。
中医治疗
对于腹胀的患者来说,可经由专业中医师辨证后指导使用中成药。
1、健胃消食片(江中)
该药具有健胃消食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食积,症见不思饮食、嗳腐酸臭、脘腹胀满;消化不良见上述证候者。
2、健脾颗粒(江中)
该药具有健脾开胃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弱,脘腹胀满,食少便溏。
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预计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