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节


好发人群
典型表现
总述
症状起因
1、感染性疾病
包括细菌、真菌、寄生虫引发的结节,如麻风、孢子丝菌病、皮肤猪囊虫病、梅毒等。
2、非感染性疾病
(1)血管性疾病,如Wegener肉芽肿等。
(2)组织细胞增生病,如皮肤淋巴细胞瘤等。
(3)代谢性疾病,如黄瘤病等。
(4)肺感染性慢性肉芽肿,如结节病等。
(5)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等。
常见疾病
麻风、孢子丝菌病、皮肤猪囊虫病、Wegener肉芽肿、皮肤淋巴细胞瘤、黄瘤病、结节病、类风湿关节炎等。
门诊指征
1、触及一个或多个结节;
2、结节逐渐增大、持续不退;
3、结节有触痛;
4、局部皮肤有红肿、溃疡等;
5、伴发热、乏力、消瘦、食欲下降等全身表现;
6、结节出现在特殊部位,如关节处,伴关节僵硬、运动障碍等;
7、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诊科室
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病损处的清洁、干燥。
3、不要抓挠病损处,防止继发感染。
4、就诊时尽量穿宽松的衣服,以便医生查看病损及其周围皮肤的状况。
5、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6、近期若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7、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8、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是什么时候发现皮肤上有结节的?分布在身体的哪些部位?
2、您皮肤上的结节是突然还是逐渐出现的?
3、随着时间的推移,结节的形态、大小、数目、颜色是否发生了变化?
4、您是否伴有病损处疼痛、瘙痒等?
5、您以前是否出现过类似的情况?什么原因引起的?
6、您既往是否感染过细菌、真菌或寄生虫?
7、您之前有被诊断为某种皮肤病吗?
8、您有类风湿性关节炎、梅毒等病史吗?
9、您平时喜欢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吗?经常抽烟、喝酒吗?血脂高吗?
10、您是否尝试进行过治疗?
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出现结节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还有其他可能的原因吗?
2、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3、结节会自行消退吗?必须要治疗吗?不治疗会有什么危害?
4、需要治疗的话,我可以用哪些治疗方法?这些治疗方法有风险吗?
5、能治好吗?会复发吗?
6、日常我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7、如果需要用药,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预计检查
体格检查
实验室检查
主要包括血常规、血清学检查、结核菌素试验、真菌镜检及培养、Kveim试验等,均都有助于结节病因的诊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查。
病理检查
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的既往病史,结合结节的发生部位、有无压痛、数目等具体表现,以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通常不难诊断。病因的诊断对疾病治疗方法的选择总要意义。医生在诊断时常需对类风湿结节、梅毒结节、瘤型麻风、结节性黄瘤等进行鉴别。
鉴别诊断
1、类风湿结节
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比较特征性皮损,其特点是半球形隆起性皮下结节,大小不等,从2.0cm至2.5cm或更大,质硬,一般无压痛,可与皮肤粘连或不粘连。长位于关节隆突部位,好发于肘部,但全身结缔组织内均可发生,结节长期持续存在亦可自行消失,一般不破溃。病理变化系皮下组织或真皮内有蛋白样物质堆积,栅栏状排列的组织细胞,实验室检查RF(+)。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有可能阴性,但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
2、梅毒结节
结节出现于第三期梅毒,皮下结节发生于髋、肘膝、骶关节等大关节附近,呈对称分布。坚硬,其上皮肤无炎症,随时稍感疼痛。1~2cm大小,不破溃,治疗后可消退,RF(-),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均为阳性,有冶游史,硬下疳史
3、瘤型麻风
是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主要表现为浸润性斑块结节,并有感觉消失、脱眉、汗闭、神经粗大,组织检查菌阳性。
4、结节性黄瘤
好发于四肢伸侧关节,也可见于臀部、面部,表现于黄色结节,丘疹斑块,呈对称分布、大小不等,质韧,有弹性,无自觉症状,常见于高脂蛋白血症及血胆固醇增高者。病理特点是具有泡沫细胞和多核Tonton巨细胞。
预计治疗
治疗方法
1、皮肤淋巴细胞瘤
可进行药物保守治疗,也可采用手术切除、冷冻、激光和放射治疗等治疗方法。
2、皮肤猪囊虫病
主要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常用药物有吡喹酮和阿苯达唑等。
3、孢子丝菌病
以药物治疗为主,达到控制感染的目的。
4、类风湿关节炎
大多需要终生治疗。主要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运动和生活方式改变,必要时还可能进行手术治疗。主要目的是控制病情,防止病情恶化。
相关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