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肿形成


血肿形成见于肌肉鞘之间的大量出血和血液积聚,是机体受到损伤致局部血管破裂,溢出的血液在皮肤组织间形成的血液团块的一种表现,是肌肉损伤和(或)骨折后的常见并发症。常发生在皮下、颅内、腹膜后、包膜下等位置,可由外伤、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药物等引起。
好发人群
无特发人群
典型表现
表现为血液淤积于皮肤,形成红色或暗红色斑,压之不褪色。有时伴有疼痛、发热等症状。
总述
血肿形成可由外伤、凝血功能障碍、内源性血管破裂等引发。有时也有自发性血肿,接受抗凝治疗者也可导致血肿形成。
症状起因
1、外伤
如脾破裂、颅骨骨折、髌骨骨折等。
2、凝血功能障碍
如血友病等。
3、内源性血管破裂
如腹主动脉瘤破裂、重症急性胰腺炎等。
常见疾病
脾破裂、腹主动脉瘤破裂、重症急性胰腺炎、颅骨骨折、血友病、髌骨骨折等。
急诊(120)指征
1、局部严重外伤后出现巨大血肿,伴剧烈疼痛、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湿冷、甚至休克;
2、头部血肿,伴随头痛、头晕、意识障碍等;
3、出现其他危及生命的病症。
以上均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门诊指征
1、外伤后或不明原因出现局部柔软肿块;
2、伴局部皮肤淤血、肿胀、疼痛等不适;
3、肿块持续增大或持续不退;
4、伴头晕、乏力、消瘦、全身不适等症状;
5、伴有其它部位自发出血表现,如反复鼻出血、牙龈出血、伤口不易止血;
6、家族性血友病史者出现不明原因血肿;
7、有使用抗凝血药物史,如阿司匹林、肝素等,出现不明血肿;
8、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诊科室
1、若患者病情危急,出现剧烈疼痛、休克等严重症状时,应立刻去急诊科就诊治疗。
2、对于病情稳定者,可根据情况及时去普通外科、骨科、神经外科或血液内科就诊。
就医准备
1、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病情。
2、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3、医生可能会对血肿部位进行检查,必要时着宽松衣物,便于检查。
4、还可能需要血常规等检查,注意检查前一晚10点后禁食,次日清晨空腹抽血。
5、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6、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7、若患者因血肿导致行动障碍,外出最好有亲友陪同,避免意外情况。
8、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的血肿是何时发现的?随时间推移,血肿有增大吗?
2、除血肿,您是否还存在出血、局部疼痛等表现?
3、您以前有过类似症状吗?什么原因导致的?
4、您是否使用药物进行治疗?什么药?效果如何?
5、您近期有过局部外伤、肌肉损伤、骨折等情况吗?是否有进行处理?
6、您有长期服用具有抗凝血作用的药物吗?什么药?
7、您的亲属有人患有血友病等遗传性血液疾病吗?
8、您曾经或目前是否存在主动脉瘤、胰腺炎等疾病?有进行治疗吗?
9、您近期有暴饮暴食、大量摄入酒精等情况吗?
10、您吸烟吗?吸多久了,每天吸多少?
11、您是否还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疾病?是否有用药进行控制?
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出现血肿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我的病情严重吗?能治好吗?
3、我现在需要做哪些检查?
4、我有哪些治疗方法可以选择?要住院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6、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7、若手术治疗,我日常要如何进行护理?
8、我还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预计检查
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尤其是血肿部位,初步评估患处的一般情况。此外,对于外伤患者会行X线、CT、MRI、超声等影像学检查,来观察骨骼及周围组织的情况。根据实际情况抽血分析,对于排除血液系统疾病有积极意义。
体格检查
医生会注意检查有无外伤,皮肤有无异常,有无神经损伤或内源性血管破裂。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血肿可能合并感染,血常规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提示细菌感染。
2、凝血功能检查
怀疑血友病时,应进行凝血功能检查。
影像学检查
1、X线
有助于骨折等疾病的诊断,但不易显示颅底骨折。
2、CT
能清楚地显示脏器的形态,有助于器质性疾病的诊断。
3、B超
对内脏破裂引起的血肿有重要诊断价值。
4、MRI
对颅内病变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诊断原则
血肿可直观观察到,但是诊断时最重要的是原发疾病的诊断。医生会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外伤史、血肿存在时间长短、既往有无血液疾病等。同时结合体格检查、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明确出现该症状的病因。
鉴别诊断
1、病因鉴别
(1)脾破裂:出血量大而速度快可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出血量少而慢者症状轻微,除左上腹轻度疼痛外,无其他明显体征。可出现脾包膜下血肿及腹腔内积血。结合影像学检查做出诊断。
(2)颅骨骨折:有明确的外伤史,除头部骨骼断裂外,可有血管破裂、脑或脑神经损伤,脑膜撕裂等,可出现颅内血肿。结合影像学检查做出诊断。临床表现可有鼻出血、眶周广泛瘀血肿以及广泛球结膜下淤血斑等。
(3)血友病:出血为本病的主要表现。终身有轻微损伤或手术后长时间出血的倾向,出血形成血肿后可导致压迫症状。通过凝血活酶生成试验、基因诊断可确诊。
(4)头颅血肿:是因产伤导致顶枕部骨膜下血管破裂出血引起血肿。因受骨缝限制出血局限于颅骨之间。常见的病因是胎头吸引术或产钳术头皮接触处骨膜下出血。常见为顶部不对称性边缘清晰的局限性肿块。肿块不超过骨缝。局部皮肤颜色正常。因积血,所以肿块有囊样感。部分患儿伴有血肿下颅骨骨折,X线片可证实,也可并发颅内出血。
2、不同部位血肿鉴别
(1)头皮血肿:多因钝器伤及头皮所致,按血肿出现于头皮内的具体层次可分为皮下血肿、帽状腱膜下血肿和骨膜下血肿三种。
(2)颅内血肿:由于创伤等原因,当脑内的或者脑组织和颅骨之间的血管破裂之后,血液集聚于脑内或者脑与颅骨之间,并对脑组织产生压迫时,颅内血肿因而形成。
(3)鼻中隔血肿:指鼻中隔软骨膜下或骨膜下积血,多为双侧性。常由于鼻部外伤、中隔发生骨折,血管断裂而粘膜未破出血后形成;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后也可并发。
预计治疗
对于血肿的治疗,主要为针对病因进行治疗,若为骨折引起需要及时复位,重建解剖关系。若为血液等其他系统疾病所引起,则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采取药物、免疫、手术、理疗等多种方法。
治疗方法
明确诊断,找到病因,针对性治疗原发病。
1、脾破裂
抢救生命第一,保留脾脏第二。年龄越小越尽可能行保留脾脏手术。对于一些包膜下或者浅层脾破裂的患者,如果出血量不多、生命体征稳定,并且没有合并伤,可在严密的动态观察下行保守治疗。
2、颅骨骨折
线形骨折应警惕是否合并脑损伤;骨折线通过脑膜血管沟或静脉窦所在部位时要警惕硬脑膜外血肿的发生;需严密观察或CT检查。骨折线通过气窦者可导致颅内积气,要注意预防颅内感染,注意有无脑损伤及处理脑脊液漏、颅神经损伤等合并症。合并脑脊液漏时须预防颅内感染,不可堵塞或冲洗,不做腰穿,取头高位卧床休息,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给予抗生素。绝大多数漏口会在伤后1~2周内自行愈合。如超过1个月仍未停止漏液可考虑手术修补硬脑膜,以封闭瘘口。伤后视力减退者疑为视神经受压迫者应争取在12小时内行视神经探查减压术。
3、血友病
目前血友病的治疗仍以替代疗法为主,即补充缺失的凝血因子,它是防治血友病出血最重要的措施。主要制剂有基因重组的纯化FⅧ、FⅧ浓缩制剂、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物(FⅧ浓度较血浆高5~10倍)以及凝血酶原复合物等。
4、头颅血肿
因很少合并感染,无需抽取积血,多能在6~8周自动吸收。积血多时,血红蛋白分解增多,可使新生儿黄疸加重及引起贫血,必要时可输血。
一般预后
外伤引起的血肿,一般经及时的治疗,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自行吸收。而血液系统等其他疾病所导致的皮下血肿,预后不一,要视实际病情严重程度而定,临床上现在可采取多种治疗方法使患者达到一个良好的预后。
概述
好发人群症状
典型表现原因
总述症状起因常见疾病就医
急诊(120)指征门诊指征就诊科室就医准备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检查
预计检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诊断
诊断原则鉴别诊断治疗
预计治疗治疗方法预后
一般预后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