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下腺肿大


好发人群
典型表现
1、发热、脉搏、呼吸增快。
2、颌下、口底区明显水肿,舌下皱襞红肿。
3、颌下腺疼痛、压痛,导管口发红、有脓性分泌物排出。
4、慢性者,常有颌下区不适或胀痛;有碱味分泌物自导管口排出。
5、导管阻塞时,颌下腺肿大,胀痛,尤其在进酸性饮食后更明显,但食后逐渐缓解。
6、颌下腺肿大,质稍硬、压痛,挤压颌下腺时,导管口有碱味或脓性分泌物排出。
总述
感染、良性或恶性肿瘤以及内分泌失衡、免疫调节缺陷等非感染因素均可引起颌下腺肿大,还有部分颌下腺肿大属于颌下腺先天性肥大,病因尚不明确。
症状起因
1、先天因素
颌下腺先天性肥大常无明显症状,病因不明。
2、感染
(1)唾液腺结石常发生于颌下腺导管内,引起颌下腺炎。可能与上皮细胞脱落、细菌、异物等有关。
(2)颌下腺也可发生结核杆菌感染。
3、非感染性肿大
(1)免疫调节缺陷或(和)病毒感染可发生舍格伦综合征,导致腺体弥漫性肿大或呈结节状包块。
(2)内分泌失衡可引起无症状性唾液腺肿大。
(3)IgG4相关性疾病也可引起颌下腺弥漫性肿大。
4、肿瘤
可分为良性肿瘤或恶性肿瘤。良性肿瘤多见于多形性腺瘤、血管瘤、下颌下区囊性水瘤;恶性肿瘤有恶性多形性腺瘤、腺样囊性癌、腺癌等。
常见疾病
下颌下腺炎、唾液腺良性肥大、舍格伦综合征、多形性腺瘤、下颌下区囊性水瘤、下颌下腺肿瘤、流行性腮腺炎等。
门诊指征
1、反复或持续一侧或两侧颌下腺疼痛、肿大;
2、颌下及口底区明显水肿,舌下皱襞红肿;
3、有脓性分泌物、口臭等;
4、伴颈部淋巴结肿大、颈部肿块;
5、伴发热、周身不适、张口受限等;
6、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诊科室
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2、您肿大的部位疼痛吗?
3、您还有其他不适吗?
4、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6、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7、您有查出过唾液腺结石吗?
8、您每天刷牙吗?一天刷几次?
9、您经常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吗?
10、您生活压力大吗?会经常熬夜吗?会经常出现焦虑等不良情绪吗?
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需要治疗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我需要如何治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7、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8、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预计检查
体格检查
了解患者呼吸、脉搏、心率、血压,有无发热、口腔黏膜有无破溃、化脓、颜色改变等,颌下淋巴结有无肿大、颌下腺肿大的性质及有无压痛等。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了解有无感染性疾病及贫血。
2、结核菌素试验
对诊断结核病和测定机体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有参考意义。
3、IgG亚类测定
若IgG4明显增高,对诊断是否为IgG4相关疾病具有参考意义。
影像学检查
1、B超
了解颌下腺结构及肿大的性质是囊性还是实性。
2、X线片、CT
能显示颌下腺中是否有结石,结石部位及数量。对肿瘤的鉴别也有一定帮助。
病理检查
诊断原则
根据详细病史、颌下腺肿大典型的临床表现、血常规、结核菌素试验、B超、X线片、CT、唾液腺造影、组织病理学检查等相关辅助检查可明确诊断。患者的近期感染史以及发热等症状对疾病的诊断有帮助,下颌下腺炎、舍格伦综合征、唾液腺良性肥大、流行性腮腺炎以及相关肿瘤需要鉴别。
鉴别诊断
1、下颌下腺炎
急性者,发热、全身不适,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多。急性期下颌下区肿胀、疼痛。下颌下腺肿大、压痛。患侧舌下区红肿,导管口红肿,有脓性分泌物溢出。慢性者可有下颌下区反复肿痛史,下颌下腺肿大、质稍硬、轻压痛。下颌下腺导管口轻度红肿,有脓液或浑浊液排出。口底X射线咬合片能显示下颌下腺导管结石。
2、唾液腺良性肥大
又称唾液腺肿大症,是以非肿瘤性、非炎症性、慢性、再发性、无痛性肿大为特点的疾病。病因不明,可能与内分泌有关。多为双侧肿大,多见于中老年,时大时小,但不会完全消失。无疼痛,也无压痛。唾液腺造影显示形态多正常,但体积增大,排空功能稍迟缓。B超检查显示腺体弥漫性增大,无局限性回声异常,可以诊断。
3、舍格伦综合征
本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其特征表现为外分泌腺的进行性破坏,导致黏膜、结膜干燥,伴各种自身免疫性病症。唾液腺可有弥漫性柔软肿大或局部包块,可有轻压痛,挤压腺体时有浑浊的雪花样唾液。多种实验室检查可辅助诊断。
4、多形性腺瘤
又名混合瘤,是最常见的良性唾液腺肿瘤,好发于腮腺和下颌下腺。腮腺多形性腺瘤一般发生在中年,主要表现为耳朵周围腮腺区的肿块,质地中等偏硬,有明确的界限,多数表面呈结节状,一般无疼痛、面瘫等表现。肿块可因为发生囊变而突然增大。少数多形性腺瘤会发生弱恶变,如肿块在短期内增大明显、出现疼痛或面瘫,则提示有恶变可能。由于腮腺多形性腺瘤包膜不完整,属于临界性肿瘤。
5、下颌下腺肿瘤
常表现为持续性增大,一般无炎症表现,抗炎治疗无效。恶性肿瘤常累及舌神经、舌下神经、面神经下颌缘支引起相应的功能障碍。下颌下腺造影可见占位性病变。
6、流行性腮腺炎
首先表现为耳下区疼痛,腮腺区肿大,体温升高到38℃以上。重症患者在开始的1~2d内有前驱症状,如发热、寒战、头痛、结膜炎、咽炎、疲倦、厌食、全身不适等,体温可高达40℃,以后出现腮腺的肿痛。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边界不清,局部皮肤张紧发亮但不红,表面发热,腺体质地均匀,中等硬度,有触压痛。双侧腮腺可同时肿大,但多数病例初起为单侧,1~4d后另一侧才肿大。咀嚼及进食时腮腺肿痛加剧。腮腺导管口形态正常,不红肿,涎液分泌清亮。
预计治疗
治疗方法
1、下颌下腺炎
包括去除涎石、导管扩大术;理疗;早期轻症病例以口服抗生素和其他辅助为主;重症病例以静脉用药,注意支持治疗和防止并发症。慢性颌下腺炎者,如反复发作,疗效不佳,则考虑手术治疗。
2、流行性腮腺炎
一旦确诊,应立即隔离患者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或自发病日起隔离3周。给予全身支持疗法,保证水、电解质入量,注意维生素的补充,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发热期间需要卧床休息。注意口腔卫生,定时用抗生素液或温热盐水漱口,以预防继发性细菌感染的发生。同时进行吗啉胍、板蓝根等病原治疗。
3、多形性腺瘤
治疗为手术切除,不能做单纯肿瘤摘除,而应在肿瘤包膜外正常组织处切除。单纯的肿块切除过程中往往会切破肿瘤而引起肿瘤的种植和复发,因此,手术时应完整切除肿瘤和周围的腺体。手术时还要注意保护面神经,以防止面瘫。
4、流行性腮腺炎
本病为自限性疾病,目前尚无抗腮腺炎特效药物,抗生素治疗无效。主要对症治疗,隔离患者使之卧床休息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注意口腔清洁,饮食以流质或软食为宜,避免酸性食物,保证液体摄入量。可用利巴韦林及中草药治疗,紫金锭或如意金黄散,用醋调后外敷。体温达38.5度以上可用解热镇痛药。并发脑膜脑炎者给予镇静、降颅压等药物。睾丸炎患儿疼痛时给解热镇痛药,局部冷敷用睾丸托,可用激素及抗生素。并发胰腺炎应禁食、补充能量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5、唾液腺结石
保守治疗主要用于轻症患者以按摩腺体、催唾促排为主,仅能暂时缓解病人的临床症状,而不能达到彻底去除阻塞的目的。手术主要是以根治为目的,包括导管切开取石术,腺体摘除术。
相关药物
护理原则
1、注意口腔卫生,按时刷牙。
2、戒烟限酒,不嚼槟榔。
3、规律作息,不熬夜,保持心情舒畅。
4、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饮食建议
1、以柔和、易咀嚼的食物为主,如米粥等。
2、营养要丰富,尤其是肿瘤患者,要补充足够的热量以及蛋白质。
3、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
饮食禁忌
1、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2、过冷、过热的食物要等到温度适宜再食用。
3、少喝酒。
预防措施
注意口腔卫生,多饮净化水,防止涎石形成。
概述
好发人群症状
典型表现原因
总述症状起因常见疾病就医
门诊指征就诊科室就医准备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检查
预计检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诊断
诊断原则鉴别诊断治疗
预计治疗治疗方法相关药物日常
护理原则饮食
饮食建议饮食禁忌预防
预防措施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