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干燥


好发人群
典型表现
1、一般症状
口臭、恶心、食纳不良、腹胀、皮肤色素沉着、注意力不集中等。
2、远期危害
大便干燥还有一些严重的危害,如在结肠癌、乳腺病、老年性痴呆等的发病中,都有重要作用。
3、常见的三种大便干燥临床表现
(1)粪便干结为羊屎粒样.
(2)排便困难,常在坐便器上使了半天劲儿也排不出来。
(3)每周排便次数在不用通便药时少于3次。以上情况有其一即属大便干结。
4、其他
大便干燥多见于中老年人,主要表现为大便困难,便秘,甚至大便带血等。大便干燥粪便压迫直肠,排便时间过长,并用力屏气排便,导致腹压增高,从而引起直肠肛门静脉回流受阻,久而久之容易生痔疮。表现为:便时鲜血滴沥,严重者便后肛门口有圆形或椭圆形肿物突出,肛门坠胀,影响工作和生活。
总述
症状起因
1、肠道有益菌不足
服用抗生素或其他药物后,肠道内有益菌群遭到破坏,消化不良,引起便秘。
2、饮食中缺少粗纤维
在外进餐、不规律进食、无暇顾及均衡营养的摄取,粗纤维食物摄入常不足,易致便秘。
3、饮水不足
平日饮水量少,肠道内干燥,肠内容物就不易排出,有些患者即使补了水,便秘问题也没有得到改善。这是因为饮水方式不正确,一口口慢慢喝水,水几乎全都吸收入血,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建议多喝水,特别是早上起床后。
4、久坐不动缺乏运动
久坐不动,身体缺乏运动,肠道肌肉就变得松弛,功能退化,蠕动功能减弱。再加上女性腹肌天生较弱,送便排出的力量小,因此容易出现便秘。特别多见于从事久坐工作的女性患者。
5、排便习惯不佳
工作紧张忙碌,或早晨时间紧迫,有了便意也不及时排便,常常忍着,直肠感觉神经就变得迟钝,出现习惯性便秘。
6、过度劳累、精神紧张
过度劳累、精神紧张会抑制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导致消化不良,引起便秘。
7、年纪增长
老年人随着年纪的增长,肠道器官开始退化,形成大便干燥。
8、疾病
痔疮、便秘等都是老年人易患的疾病,这些疾病也会造成大便干燥,使得体内毒素沉积,肠道与毒素及致癌物接触过多患肠癌几率增大。
常见疾病
尿毒症、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脑血管意外、截瘫、多发性硬化、皮肌炎、痔疮、便秘等。
门诊指征
1、长期大便干结,排出大便如羊屎粒,有时可能会带鲜血;
2、伴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排便时肛门疼痛;
3、伴口臭、恶心、食欲下降、腹胀等症状;
4、伴肛门脱出物;
5、伴皮肤色素沉着等;
6、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诊科室
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进行便常规检查前避免食用动物血类食物,如鸭血等,以防影响检查结果。
3、必要时,可能需要进行肠道检查,注意着方便穿脱的衣裤。
4、若近期若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的症状何时开始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是否加重?
2、您的排便次数和频率是怎样的?
3、除大便干燥外,您是否还存在其他不适,如口臭、恶心、便血等?
4、您以前过这种情况吗?什么原因导致的?
5、您近期饮食状况如何?都吃过什么食物?
6、您平时喜欢喝酒或咖啡吗?
7、您近期是否服用某些药物?什么药?
8、您有痔疮、肛裂等情况吗?
9、您是否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平时吃药控制吗?
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大便干燥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2、我需要做那些检查?要住院吗?
3、我要进行哪些治疗?能治好吗?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我还有患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6、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7、回家后我需要注意什么?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预计检查
实验室检查
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腹部平片上,可见器质性肠梗阻阻塞部位以上的近端肠管扩张和气液平面。气钡灌肠可明确病变部位,显示病变的全貌和形状等。排粪造影有助直肠粘膜脱垂、直肠内套叠、直肠前突、会阴下降综合征、盆底肌痉挛综合症、盆底疝及肠疝的诊断,并为选择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2、计算机X线体层扫描(CT)
可发现器质性阻塞性疾病,对于肿瘤、炎症等器质性疾病所致便秘的诊断非常有价值;可以直接客观地显示粪便的分布和性状。多层螺旋CT的应用可以比较容易地进行冠状面、矢状面等多方位重建成像;还可以获得高质量的三维仿真内镜图像和灌肠造影图像。
3、磁共振成像(MRI)
与CT相比,组织分辨率高,是便秘比较敏感的诊断方法,可以客观地评价粪便的整体分布;使用脂肪抑制T1加权像可以清楚地显示粪便。盆底动态MRI可用于准确评价盆腔器官脱垂及盆底形态和功能状态。MRI动态排粪造影可以检查肛门直肠运动,对肛提肌的功能进行评估。
4、超声检查
肛管直肠腔内超声检查可了解肛门括约肌有无形态或功能异常;三维超声排粪造影可以从形态角度对肛提肌的功能进行评估,尤其适用于不能单独用功能评估解释的括约肌功能障碍,是形态学和功能学检查之间的桥梁。
其他检查
1、结肠镜检查
有助于确定结直肠有无器质性病变,如肿瘤、炎症、狭窄、肠扭转和肠套叠等,病理活检有助于明确病因。
2、下消化道动力测量
(1)结肠传输试验(GIT):有不透X线标志物(ROM)法和铟(In)DTPA闪烁扫描法,有助于判断便秘的类型。
(2)结肠压力监测:可以确定有无结肠收缩无力,对选择外科术式、特别是节段性肠切除术治疗便秘有重要指导意义。
(3)肛管直肠压力测定:有助于评估肛管、直肠动力和感觉功能及盆底功能障碍;有助于区分器质性和功能性便秘;也可作为生物反馈训练的动力学基础和依据。已成为研究肛门直肠生理、诊断肛肠疾病和评价肛肠手术效果的重要手段。
(4)直肠球囊逼出试验:主要用于评价排便动力和直肠敏感性。有助于判断直肠及盆底肌的功能有无异常,可作为有无排便障碍的特异性筛选试验,但试验结果正常也不能排除功能性排便障碍。
(5)肛管直肠感觉检査:用电流刺激法测肛门感觉,逐渐增加电流量,直到患者岀现烧灼感或麻刺感,记录阈值,计算平均阈值。
3、肌电图检查
可区分盆底随意肌群与神经功能异常,能分辨有无盆底肌源性便秘,还有助于评估肛门括约肌失调。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常见的改变为肛门外括约肌矛盾收缩和盆底肌的异常肌电活动。
4、阴部神经潜伏期测定
可用于肛门括约肌重建术或直肠黏膜脱垂修补术前后评价;对长期慢性便秘及排便困难患者,可预测有无术后发生大便失禁的可能。
将排粪造影、盆腔及膀胱造影、女性阴道内放置浸钡标志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盆底脏器四重造影以及动态MRI等影像学检查可诊断盆底疝、膀胱脱出、子宫后倾等临床难以发现的隐匿的盆底疾病,是一种动、静态结合,较为形象、客观、有效、易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诊断原则
根据粪便干结为羊屎粒样,小颗粒偏硬,即可诊断。病史对于帮助推测大便干燥的原因有重要意义,医生通常会询问患者既往病史、用药史、日常饮食和运动习惯等。结合粪便常规检查、X线检查、CT等检查结果,可进一步明确病因。
鉴别诊断
1、大便干燥与便秘鉴别
便秘指排便次数减少,每2~3天或更长时间一次,无规律性,粪质干硬,常伴有排便困难感。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症状。便秘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类。便秘多见于老年人。由于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久,以致大便次数减少。因此,便秘主要是指排便困难,并没有限定便秘一定是大便干燥。一般来说,便秘患者大便常是干结的,但也存在有少数人几天未曾大便,而大便并不干结,但排便很困难的,像这一类患者也应该属于便秘范畴。而单纯的大便干燥却排出通畅,排便次数也没有改变的情况,则属于人的正常排便,不应视为便秘
2、大便干燥可引起便血
(1)内痔便血:痔疮便血系无痛性便血,色鲜红,量不等,或滴血、或喷血,伴有痔块脱出,多无肛门疼痛。
(2)肛裂便血:便后擦纸带血,色鲜红,量少,伴便后肛门刀割样疼痛,持续时间长,平素有便秘、大便干燥病史,牵开两臀可见肛管裂口下端。
(3)直肠息肉便血:多见与小儿,无痛便血,色较暗,带蒂低位息肉可脱出,呈桑椹状,粉红色。高位息肉直肠指诊可触及到球状质软的肿物,能摆动。
(4)溃疡性结肠炎便血:多有腹痛、腹泻,严重者脓血便或水样便,每日10次以上,伴有便意或里急后重,偶伴恶心、呕吐、上腹不适、发热等症状。行肠镜检查可明确诊断。
(5)直肠癌便血:起初便血症状和痔疮极为相似,难以鉴别,到晚期病人表现为脓血便,不全梗阻症状。直肠癌也有便血,不过便血量不像内痔那么多,颜色也发暗。肿块形状不整,呈菜花样,质硬,便次增多,常有黏液血便,初期常误诊为内痔。另外,有时与内痔并发,只做肛门镜检见有内痔,未再行指检而漏诊。必要时做肠镜检查及病理检查。
预计治疗
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酌情使用容积性泻剂、润滑性泻剂(如石蜡油)、高渗性泻剂(乳果糖、山梨醇等)、刺激性泻剂(蓖麻油、蒽醌类药物)。
2、病因治疗
老年人便秘可以引起大便干燥,其病因治疗主要是针对老年人便秘进行治疗。明确诊断后,对已查出的便秘原因及导致便秘的原发疾病,可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疗。对于饮食结构不合理、生活方式不健康的可调整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如定时规律用餐、调整饮食结构,生活起居要有规律,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等。如医源性便秘,则应停止该治疗或者停服药物或改用其他不致便秘的药物。精神病、内分泌代谢病所致便秘,应进行相应治疗以尽快消除原发病对肠道功能的影响等。对于肛肠科疾病可专科手术治疗,肛裂可局麻扩肛或行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等。
相关药物
预防措施
1、食物要富含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在肠道内不被消化吸收,是形成固态大便的主要原料,食用麦片、麸子、蔬菜、水果等膳食纤维较多食物时,大便的量就会会多,应该做到均衡饮食,参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膳食宝塔的建议,应“三分肉七分蔬菜”,只有大便达到一定容量,到达直肠后才能诱发排便神经反射。
2、多饮开水和淡茶
正常成人胃液、肠液、胰液和胆汁用于小肠内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转运,小肠和结肠又可大量再重吸收水份,成年每天至少7~8杯(1500~1700ml),才能保证肠道水份分泌和吸收的循环。提倡饮用白开水和淡茶水。浓茶和咖啡含较多茶多酚等能减慢肠蠕动,肠道水分回吸收增多导致大便干结,乳果糖的高渗透作用致水份吸收减少大便变稀。每天早晨起床后饮用一杯温白开水,或加入少量食盐的有淡咸味的白开水,可以增加消化道水分,有利于排便。
3、保护肠道益生菌
结肠内各种益生菌如乳酸菌、双歧菌等对大便的形成至关重要,益生菌的大量增殖,未被消化吸收或对身体无益的食物残渣才能在益生菌陪伴护送下排出体外。抗生素是益生菌的天敌,尽可能避免滥用,使用后应及时补充益生菌如喝酸奶等。
4、养成每天有排便的习惯
每次有效的排便过程,结肠肌的紧张力高、肠蠕动协调性好,蠕动力量增强。最好每天有一次排便,能够很好地将体内废物排出。要确定一个适合自己的排便时间,到时候不管有无便意,或能不能排出,都要按时蹲厕所,只要长期坚持,就会形成定时排便的条件反射。
5、增强体质多运动
过度疲劳、失眠,生活无规律,尤其是营养不良、体质瘦弱者,肠蠕动减慢,乙状结肠直肠成角更明显,粪便水份被吸收增多、粪便干结、粪便不容易推入直肠产生排便神经反射,导致排便困难。适度进行腹肌、膈肌、肛提肌等肌群锻炼如步行、游泳等、生活规律、餐后散步、保证睡眠,是保证肠蠕动正常的基础,特别是对活动少、卧床多、长期服降压药、安眠药、伴糖尿病、甲状腺机能减退、心血管病、神经系统疾病等病员尤其重要。不要久站久坐,一个小时就要活动一下。坚持体育锻炼能改善胃肠的蠕动,提高腹部和会阴部肌肉的肌力,从而有利于保持大便通畅。
6、其他
便秘严重者,可适量服用缓泻剂如蜂蜜,大黄或使用开塞露,甘油灌肠等。
注意事项
1、影响心情和精神,惧怕排便
排便可以说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生理活动,但是有的患者就是因为排便疼痛,使患者感到非常难受,而导致排便不爽、不敢排便等现象。这对患者的情绪是有很大的刺激,有的患者甚至会怀疑自己患上了某种疾病,情绪不佳,这样更会降低生活质量。
2、引发各种肛肠疾病
由于延迟排便,排便反射条件、排便习惯也会被打乱,便意也会大大的降低,这样粪便不能及时的排出体外,毒素也会集聚在体内。由于这个原因,很容易导致腹胀、腹痛甚至便秘等症状。毒素排出不畅,还会影响患者的皮肤。
3、肠癌几率增大
大便干燥的形成就是大便在肠道中停留过久造成的,大便中致癌物质与肠道久经接触,致使肠癌患病几率大大增加。
4、性生活不和谐
肠道的问题造成大便干燥,常常也会有排便困难的现象,肛门收缩过紧及盆腔底部痉挛性收缩可致性欲减退,性生活没有高潮等。
5、引发便秘
大便干燥会引起排便的不适,因为大便干燥会导致排便困难,时间久了还会导致肛门肿痛和肛裂出血的症状。
概述
好发人群症状
典型表现原因
总述症状起因常见疾病就医
门诊指征就诊科室就医准备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检查
预计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其他检查诊断
诊断原则鉴别诊断治疗
预计治疗治疗方法相关药物预防
预防措施注意事项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