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迟钝


典型表现
主要临床表现为无法如正常人一样对刺激作出恰当反应或反应较慢。
总述
反应迟钝一般是由于大脑的血液、氧气供应不足,大脑组织或细胞受到损害所引起。精神障碍、内分泌系统病变等也可导致反应迟钝的发生。
症状起因
1、精神障碍
抑郁症、精神发育迟滞等。
2、神经系统病变
阿尔茨海默病等。
3、内分泌系统病变
甲状腺功能减退、低血糖症等。
4、其他
脑瘫、肺脑综合征、艾滋病等。
常见疾病
抑郁症、精神发育迟滞、阿尔茨海默病、甲状腺功能减退、低血糖症、脑瘫、艾滋病等。
门诊指征
1、伴有智力落后、社会适应困难。
2、伴有持久的情绪低落、抑郁悲观。
3、伴有记忆力减退、嗜睡、多虑。
4、伴认知功能下降,日常生活能力逐渐下降。
5、伴有睡眠障碍。
6、伴有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乏力。
7、伴有头晕、头痛。
8、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出现不明原因的反应迟钝,或伴有上述情况时,需要及时就医。
就诊科室
1、若怀疑患者为抑郁症、精神发育迟滞等精神疾病时,可以到精神心理科就诊。
2、怀疑神经系统病变引起者,须于神经内科就医。
3、若怀疑患者为甲状腺功能减退、低血糖症等内分泌疾病时,可以到内分泌科就诊。
就医准备
1、患者在检查前几天尽量清淡饮食,避免吃一些刺激性的食物。
2、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患者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的反应迟钝?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加重吗?
2、患者除了反应迟钝以外还有什么其他的症状吗,如悲观、食欲减退、嗜睡、头晕、头痛、耳鸣?
3、患者是突然出现的反应迟钝还是逐渐出现的反应迟钝?
4、患者在出现反应迟钝前受过什么重大的精神刺激吗?
5、患者近期有服用过一些特殊药物吗?
6、患者既往有过抑郁症、甲状腺功能减退、阿尔茨海默病等病史吗?
7、患者的家属中有患过抑郁症、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患者吗?
由于患者出现了反映了反应迟钝的症状,所以医生可能会询问家属上述问题。
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患者为什么会有下腹疼痛的症状?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患者的症状严重吗?需要做哪些检查?
3、患者需要住院吗?
4、患者现在需要用怎样的手段治疗?能治愈吗?
5、这些治疗方法对患者有什么风险吗?
6、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的下一步是什么?
7、如果患者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她的治疗吗?
8、回家后患者应该注意什么?
9、如果需要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10、患者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以上问题可由家属代患者向医生提问。
预计检查
医生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然后需根据患者的病史、典型的症状表现选做血糖测定、HIV检测、颅脑CT、MRI及脑电图等检查,以明确病因。
体格检查
1、注意患者运动及平衡能力等是否异常,身高、体重等是否发育异常。
2、神经系统及精神检查对于疾病诊断很有必要,可了解反应迟钝程度及患者语言、情感、行为表现是否存在异常等情况。
实验室检查
1、血糖测定
有助于低血糖的诊断,可用于排除低血糖症所致反应迟钝。
2、HIV检测、免疫缺陷检测
有助于艾滋病的诊断,可排除艾滋病所致的反应迟钝。
影像学检查
1、颅脑CT、磁共振成像
可反映脑部是否存在病变,以及病变性质、范围、程度等情况可用于排除大脑实质性病变所致反应迟钝。
2、脑电图
对于脑部疾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协助诊断意识障碍性疾病所致的反应迟钝。
诊断原则
根据详细病史、典型的临床表现,结合体格检查、血糖测定、颅脑CT、磁共振成像、脑电图等相关辅助检查,即可明确诊断。医生在诊断过程中,还应注意排查患者是否存在痴呆、抑郁症、脑瘫等疾病。
鉴别诊断
1、病因鉴别
(1)脑瘫
多发于小儿,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可伴智力落后及惊厥发作、行为异常、感觉障碍及其他异常。早期可出现易激惹,持续哭闹或过分安静、哭声弱,哺乳困难,易吐,体重增加不良;肌张力低下,自发运动减少;身体发硬,姿势异常,动作不协调;反应迟钝,不认人,不会哭;大脑发育落后或经常有痉挛发作等表现。
(2)抑郁症
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抑郁悲观,患者思维联想速度缓慢,反应迟钝,思路闭塞,意志活动呈显著持久性抑制等。还可出现睡眠障碍、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便秘、身体任何部位的疼痛、性欲减退、阳痿、闭经等表现。
(3)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神经精神系统可有记忆力减退,智力低下,嗜睡,反应迟钝,多虑,头晕,头痛,耳鸣,耳聋,眼球震颤,共济失调,腱反射迟钝,跟腱反射松弛期时间延长,重者可出现痴呆,木僵,甚至昏睡。
(4)阿尔茨海默病
该病起病缓慢或隐匿,病人及家人常说不清何时起病。多见于70岁以上(男性平均73岁,女性为75岁)老人,少数病人在躯体疾病、骨折或精神受到刺激后症状迅速明朗化。女性较男性多(女∶男为3∶1)。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下降、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日常生活能力的逐渐下降、反应迟钝。
2、相似症状鉴别
(1)痴呆
①认知功能减退:记忆障碍常常为突出表现,首先出现近记忆受损,逐渐进展为远记忆损害。视空间障碍、抽象思维障碍、语言障碍、失认、失用也很常见。
②人格改变:主动性不足、自私、对周围环境的兴趣减少、对人缺乏热情、缺乏羞耻感及伦理观念、行为不顾社会规范、本能活动亢进、脱抑制等行为异常。
③精神和行为症状:幻觉、妄想、错认、抑郁、狂躁狂、激越、无目的漫游、徘徊、躯体和言语性攻击、喊叫、随地大小便及睡眠障碍。
④生活能力下降,社会功能衰退:日常生活能力明显下降,逐渐需要他人照顾,对他人的依赖性不断增强。严重者个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2)毫无情感反应
对于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患者来说,主要是人格、情感反应、意志、行为和社会功能的障碍,比如缺乏情感、缺乏始动性、言语贫乏、兴趣缺乏、行为懒散、社交退缩等。
预计治疗
反应迟钝的治疗重点在于明确病因,有针对性的治疗原发病。脑瘫者可给予药物治疗、康复疗法等;抑郁症重在心理治疗,辅以抗抑郁的药物;甲状腺功能减退者可给予甲状腺制剂终身替代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要给与心理社会治疗,鼓励早期患者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尽量维持其生活自理能力,同时家属一定要做好看护,防止意外的发生。
治疗方法
1、脑瘫
(1)综合康复治疗
如运动(体育)疗法,包括粗大运动、精细运动、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训练;如爬行、有目的的指认(鼻、耳等)、训练抓物、持物、起坐、摇摆、扶行(背靠墙、面朝墙)、原地运动(弯腰拾物、抬脚训练、单脚独立、原地起跳)、行、跑;再如物理疗法,包括神经电刺激疗法、温热疗法、水疗法;还有作业疗法即能力训练,但疗效一般。
(2)现代医学治疗
包括手术治疗,矫形器治疗,水、电、光、声疗法,语言、交流的治疗,运动功能的治疗,ADL训练等。
(3)药物疗法
口服或注射有关药物:脑神经营养药、肌肉松弛药、活血药等。包括构筑和修复脑组织(细胞)的药物,如卵磷脂(包含磷脂酰胆碱、脑磷脂、鞘磷脂等),能修复因外伤、出血、缺氧造成的脑细胞膜损害,保护神经细胞,加快神经兴奋传导,改善学习与记忆功能。还可以选择能促进脑细胞DNA合成,促进脑细胞对氧的利用率,改善脑细胞能量代谢,增强脑功能,供给脑组织修复再生所需的各种氨基酸,调节脑神经活动的药物。再就是积极补充多种维生素。
(4)中医疗法
包括针刺疗法(肌张力高的脑瘫慎用)、按摩疗法、中药疗法。
(5)小儿脑瘫运动疗法
儿童脑瘫运动疗法:运动疗法是以运动学和神经生理学为基础,使用器具或者治疗者徒手手技或利用儿童自身的力量,通过主动和被动运动,使全身和局部功能达到恢复和治疗的方法。
①痉挛型:放松僵硬的肌肉,避免痉挛体位的运动,预防畸形。
②手足徐动型:用手抓握动作训练以稳定不自主的动作,如果异常体位变化不定,按痉挛型的目标做。
③共济失调型:改善跪位、站立位和行走时的平衡能力,稳定地站立和行走,控制不稳定的抖动,尤其是双手。
2、抑郁症
(1)治疗原则
①个体化治疗。
②剂量逐步递增,尽可能采用最小有效量,使不良反应减至最少,以提高服药依从性。
③足量足疗程治疗。
④尽可能单一用药,如疗效不佳可考虑转换治疗、增效治疗或联合治疗,但需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⑤治疗前知情告知。
⑥治疗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
⑦可联合心理治疗增加疗效。
⑧积极治疗与抑郁共病的其他躯体疾病、物质依赖、焦虑障碍等。
(2)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中度以上抑郁发作的主要治疗措施。
(3)心理治疗
对有明显心理社会因素作用的抑郁发作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常需合并心理治疗。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人际治疗、婚姻和家庭治疗、精神动力学治疗等,其中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发作的疗效已经得到公认。
3、甲状腺功能减退
(1)甲状腺制剂终身替代治疗
早期轻型病例以口服甲状腺片或左甲状腺素为主。检测甲状腺功能,维持TSH在正常值范围。
(2)对症治疗
中、晚期重型病例除口服甲状腺片或左甲状腺素外,需对症治疗如给氧、输液、控制感染、控制心力衰竭等。
4、阿尔茨海默病
(1)药物治疗
主要包括促认知药物(胆碱酯酶抑制剂、NMDA受体拮抗剂等)治疗,另外就是精神行为症状的治疗,一般多使用抗精神病药物。
(2)精神行为症状的治疗
约80%以上的AD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行为症状,严重时需进行干预。对于难以控制的精神病性症状和激越,常需药物治疗,多选择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3)心理社会治疗
是对药物治疗的补充。应鼓励早期患者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日常生活活动,尽量维持其生活自理能力,以延缓衰退速度,但应注意对有精神、认知功能、视空间功能障碍、行动困难的患者提供必要的照顾,以防意外。患者如外出活动无人陪同时需要随身携带身份证明或联系方式,以防走失。鼓励家庭和社会对患者多予照顾和帮助,进行康复治疗和训练。
相关药物
概述
症状
典型表现原因
总述症状起因常见疾病就医
门诊指征就诊科室就医准备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检查
预计检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诊断
诊断原则鉴别诊断治疗
预计治疗治疗方法相关药物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