腱反射亢进


好发人群
典型表现
当叩击肌腱时出现的肌肉收缩和关节运动较一般人群明显,但并无固定的标准,一般可以根据以下几种情况进行判断:
1、泛化
即反射野的扩大,检查时叩击部位在应刺激的肌腱周围也能引起该反射,说明此反射为病理性增强。
2、两侧对比
根据患者的症状、肌力、肌张力病理征等症状,先判断哪侧为病变侧,然后以非病变侧为标准,判断另侧肢体反射是否亢进。
3、阵挛
阵挛是腱反射极度亢进的一种表现,它的出现就意味着腱反射的亢进。最常见的是踝阵挛和髌阵挛。
4、是否出现非生理性反射
除了正常生理反射之外,还伴有正常时不易出现的非生理反射,它们的出现提示锥体束的损害,对判断腱反射亢进有帮助,如头后仰反射,指(趾)屈曲反射。
总述
症状起因
1、脑疾患
如脑出血、脑梗死、脑肿瘤。
2、脊髓疾患
如多发性硬化、脊髓空洞症、脊髓肿瘤、脊髓炎、颈椎间盘突出。
常见疾病
脑出血、脑梗死、脑肿瘤、多发性硬化、脊髓空洞症、脊髓肿瘤、脊髓炎、脊髓压迫症、肌萎缩侧索硬化、脑血栓形成、良性流行性神经肌无力、高血压脑病等。
急诊(120)指征
1、突发剧烈头痛、严重恶心、呕吐、偏瘫、抽搐、口角歪斜、意识障碍,甚至昏迷;
2、出现其他危急病症。
以上均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门诊指征
1、伴肢体疼痛、麻木、无力、感觉异常、活动障碍;
2、伴肌肉痉挛、疼痛、肌力减退或肌肉萎缩;
3、伴失眠多梦、注意力不集中或抑郁等不良情绪;
4、伴发热、咽痛、乏力、头晕、头痛、恶心、视力障碍、言语不清、大小便失禁、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5、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体检发现腱反射亢进,或伴有以上情况,应及时就医咨询。
就诊科室
就医准备
1、避免剧烈运动,适当休息,防止加重病情。
2、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3、医生可能会对肌腱部位进行检查,着宽松衣物,便于检查。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曾使用某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患者外出最好有亲友陪同,避免就医途中发生意外情况。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的腱反射亢进是何时发现的?哪些部位出现亢进表现?
2、除腱反射亢进,您是否还存在头痛、肌无力、肢体疼痛等不适?
3、您以前有过类似症状吗?什么原因导致的?
4、您使用过药物进行治疗吗?什么药?效果如何?
5、您最近有剧烈运动、过度疲劳、肌肉损伤、头部外伤等经历吗?
6、您曾经或目前是否存在脑出血、脊髓肿瘤、肌萎缩侧索硬化等神经系统疾病?有接受治疗吗?
7、您近期有过精神紧张、过度兴奋等情况吗?
8、您有饮酒习惯吗?近期有大量饮酒吗?
9、您吸烟吗?吸多久了?每天吸多少?
10、您曾吸食过大麻、可卡因等非法药物吗?
11、您是否还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疾病吗?是否有用药控制?
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发生腱反射亢进的原因有哪些?
2、我的病情严重吗?能治好吗?
3、我现在需要哪些检查?
4、我应该接受什么治疗?要住院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风险吗?我会出现后遗症吗?
6、若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有哪些?
7、若手术治疗,我日常要如何进行护理?
8、我还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预计检查
实验室检查
脑脊液检查可以帮助诊断脊髓炎、脊髓压迫症等。
影像学检查
1、CT检查
是诊断脑出血的首选方法,对脑出血、脑梗死、椎间盘突出、椎管肿瘤等有诊断价值。
2、MRI检查
有助于诊断脑梗死、多发性硬化以及脊髓空洞症的诊断。
诊断原则
根据详细病史、腱反射亢进典型的临床表现,结合血常规检查、心电图、CT检查、X线片检查、MRI检查、血管造影等辅助检查可明确诊断。腱反射亢进性质可多样,脑出血、脑梗死、多发性硬化、脊髓空洞症、椎管和脊髓肿瘤、肌萎缩侧索硬化等都可出现腱反射亢进,需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1、概念鉴别
(1)腱反射亢进
当叩击肌腱时出现的肌肉收缩和关节运动较一般人群明显,病理性腱反射亢进是脑和脊髓的病变所引起,常伴有瘫痪,各种中枢神经系统的肿瘤、脑血管病、变性病、炎症疾病等都可出现该症状。
(2)腱反射减弱或丧失
在叩击相应肌腱时反射不能被引出,或引起的反射很弱。病理性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可见于周围神经或神经根病变、脊髓病变、肌肉病变和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2、症状鉴别
(1)生理性
正常人剧烈运动后常有腱反射亢进,应休息后再查。
(2)癔症
精神紧张兴奋或神经敏感者如癔病,常有反射增强,但反射野并不扩大,属生理性反射活跃。
(3)有意识的肌肉收缩
进行腱反射检查时出现有意识的肌肉收缩,但它与叩诊的时间常不一致,应注意鉴别。
(4)小脑疾病
小脑疾病时出现的钟摆样反射,其振幅虽然很大,但肌肉收缩速度慢,呈往复摆动现象,而腱反射亢进无此现象。
3、病因鉴别
(1)脑出血
多有高血压病史,常在50~60岁发病,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突然起病,发展迅速,早期有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呼吸深、有鼾声、脉搏慢而有力、血压高、大小便失禁,腱反射亢进,伴有脑膜刺激征及偏瘫、失语等脑局部症状,病情加重可出现昏迷,四肢肌张力低,鼻声呼吸,反复呕吐,常有双侧瞳孔不等大,一般为出血侧瞳孔扩大,部分病例两眼向出血侧凝视,出血灶的对侧偏瘫,肌张力偏低,巴彬斯基征阳性。针刺瘫痪侧无反应。腰穿可呈血性脑脊液。
(2)脑梗死
全脑受损害症状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腱反射亢进,严重者有不同程度的意识不清表现。局部表现有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口角歪斜、失语、恶心、呕吐、意识障碍、抽搐等。
(3)多发性硬化
多在20~40岁间发病,很少在10岁以下及50岁以上发病者,女性多于男性。多有缓解与复发病史,表现为视物模糊、头痛、恶心、肢体无力、复视,单侧或双侧肢体无力,肢体的感觉异常等神经系统症状,锥体束受损可出现痉挛性肢体瘫,可表现为截瘫、四肢瘫、三肢瘫、偏瘫或单瘫,腱反射亢进,Babinski征阳性。
(4)脊髓空洞症
一般均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常有温痛觉丧失,肌肉瘫痪和萎缩、肌无力、疼痛、腱反射亢进等。晚期可出现神经源性膀胱和尿失禁。
(5)椎管和脊髓肿瘤
患者常有进行性发展的肢体疼痛、麻木、肌力减退、腱反射亢进等表现,严重者可有大小便失禁等。
(6)肌萎缩侧索硬化
早期一侧上肢运端肌肉萎缩,逐渐出现其它肢体肌萎缩,下肢及躯干偶可受累,最后面肌及舌肌受累才出现萎缩,1~2年才发展到全身肌萎缩。早期锥体束损害不明显,故早期诊断较困难,必须有明确的锥体束征才可确诊。约半数以上有Babinski征,无感觉障碍及大小便失禁,发生褥疮者罕见,早期有蚁行感、疼痛、腱反射亢进等。
(7)脑血栓形成
多发于60岁以上老年人,伴有高血压病史及脑动脉硬化者和冠心病或糖尿病史,男性多于女性。常于睡眠中或安静休息时发病,1~4天内达高峰、昏迷较轻,头痛、呕吐者少见,瞳孔无变化,眼底动脉硬化,病灶对侧肢体瘫痪,常出现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偏盲、腱反射亢进等。颈部有抵抗,肌张力低,病侧巴彬斯基征、卡道克征及高尔登征阳性。脑脊液检查多正常,颅脑CT显示低密度区。
(8)良性流行性神经肌无力
初期可有低热或无发热,潜伏期约1周左右,伴有上呼吸道感染,咽痛、胃肠道症状等。全身淋巴结肿大,以颈部淋巴结肿大明显,神经系统受累者侧出现头痛、颈硬及颈痛、肌肉痛。眼球震颤,复视,肌阵挛,咽喉部肌无力,肢体软弱乏力,腱反射正常、亢进或减退,病理征阳性。肌束颤动,伴有肌肉疼痛及压痛,皮肤感觉过敏。失眠及多梦、情绪不稳、注意力不集中,忧郁、癔病样发作等。
(9)高血压脑病
多见于急进型或严重缓进型高血压病人,表现为剧烈的头痛、头晕、呕吐、头胀或精神错乱。本病的全面发展可能需要12~48小时,以后出现全身性抽搐,肌阵挛,腱反射亢进,昏迷及局灶性神经障碍,并可出现半身轻瘫、失语、局灶性癫痫发作以及视网膜性或皮质性失明,也可出现视乳头水肿,视网膜出血及渗出,血压突然升高。病理反射阳性。腰穿脑脊液多正常,压力增高。
预计治疗
治疗方法
1、脑出血
脑出血的治疗包括内科治疗和外科治疗,大多数患者均以内科治疗为主,如果病情危重或发现有继发原因,且有手术适应证者,则应该进行外科治疗。
2、脑梗死
治疗原则为超早期治疗、个体化治疗、整体化治疗。一般治疗主要为对症治疗,支持治疗,维持生命体征,处理并发症。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升高不需特别处理,即使有降压指征也需慎重降压。吸氧和通气支持,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辅助呼吸。高血糖患者的目标控制低于8.3mmol/L。控制脑水肿,防治呼吸及泌尿系感染,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受损者,应以物理降温为主,必要时人工冬眠,防治深静脉血栓形成,处理水电解质紊乱,超早期进行溶栓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外科治疗。康复治疗应早期进行,并遵循个体化原则,制定短、长期治疗计划,提高生活质量,尽快重返社会。
3、多发性硬化
治疗原则有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药治疗,神经营养药物,对痛性强直发作、三叉神经痛、癫痫发作者对症状治疗。
相关药物
概述
好发人群症状
典型表现原因
总述症状起因常见疾病就医
急诊(120)指征门诊指征就诊科室就医准备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检查
预计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诊断
诊断原则鉴别诊断治疗
预计治疗治疗方法相关药物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