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发麻


身体发麻通常是指身体的某些部位出现了异常的感觉,对痛觉、温觉、触觉的阈值增高。这种发麻可以自发出现,也可以在轻微的刺激下产生,如触摸,有时甚至需要比正常人更强烈的刺激才能感受到,或者完全不能感知到刺激。引起身体发麻的原因多种多样,但通常都与神经组织受损有关,从而导致感觉异常。
典型表现
患者身体的某些部位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异常的感觉,对痛觉、温觉、触觉的感知能力降低或丧失。具体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和受损神经组织的位置而有所不同,但通常患者会感觉到麻木、刺痛、蚁行感等异常感觉。
伴随症状
1、无力感
身体发麻的部位可能伴随有无力感,患者可能感觉到肌肉力量减弱或无法正常使用某些肌肉。
2、疼痛
有些患者可能会感到疼痛,这种疼痛可能是持续的、阵发性的或刺激性的。
3、皮肤变化
在身体发麻的部位,皮肤可能变得苍白、发红或出现其他异常变化。
4、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身体发麻可能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可导致患者出现出汗异常、心率加快或减慢、血压波动等症状。
并发症
该症状一般无明显并发症。
总述
身体发麻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药物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以及某些疾病等。根本原因是身体发麻部位对应的神经组织发生损伤、炎症、卡压等,使得该处感觉功能异常,甚至完全缺失。
症状起因
1、药物因素
(1)化疗药物:肿瘤患者使用化疗药物时,可能出现周围神经病变,导致身体发麻。
(2)其他药物:抗生素、抗病毒药、抗癫痫药、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药物等也可能引起周围神经病变,导致身体发麻。
2、环境因素
(1)低温寒冷:低温寒冷可能会刺激到局部皮肤组织,造成血液循环不畅,进而引发全身麻木的现象。
(2)接触有毒物质:日常或因职业原因接触铅、四乙基铅、汞、有机汞、有机锡、锰、铊、钡、砷等物质,可能引起神经毒性,导致身体发麻。
3、生活方式
(1)长期保持特定姿势:如不正确的睡姿、经常负重劳动等,可能导致神经受压,引起身体发麻。
(2)过度劳累: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等,会使身体处于疲劳状态,导致体内乳酸堆积过多而无法正常排出体外,进而引起全身麻木不适感。
(3)睡眠不足:长时间熬夜或看电子产品会导致大脑得不到充分休息,使神经功能紊乱,出现头晕眼花以及全身发麻等症状。
(4)情绪因素:紧张、焦虑、劳累等情绪因素也可能引起全身性的麻木。
4、疾病因素
(1)周围神经疾病:感染、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系统性疾病伴有的神经病、遗传所致疾病以及神经卡压症等都可能导致身体发麻。
(2)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脊髓病变或损伤,以及丘脑、内囊、皮质等处发生病变,也可能引起身体发麻。
(3)其他疾病:如颈椎退行性疾病(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等)、腰椎退行性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症等)、恶性肿瘤侵及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等,也可能会导致身体发麻。
常见疾病
糖尿病、神经卡压症、脊髓损伤、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症、副肿瘤综合征
急诊(120)指征
1、突然发生的全身或半身麻木。
2、伴剧烈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意识模糊、昏迷、高热、寒战、呼吸困难、胸痛、心悸等。
3、存在药物过量、中毒或接触某种化学物质等情况。
4、存在严重外伤(如车祸、跌落等),且伴随疼痛、肿胀、出血等症状。
5、出现其他危急的情况。
以上均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前往急诊科处理。
门诊指征
1、持续或反复的麻木感。
2、伴肌肉萎缩、无力、运动障碍、感觉异常等。
3、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诊科室
患者病情较重时,应及时到急诊科就诊;若病情较缓,可到神经内科就诊。
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抽血检查,在早晨空腹就诊最好。
3、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尽量穿着方便穿脱的衣物和鞋袜。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应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症状?
6、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7、您有在用什么药物吗?
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
5、如果用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我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7、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8、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预计检查
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之后可能建议其做血常规检查、血生化检查、生物标志物检查、头颅核磁共振(MRI)、颈椎和腰椎MRI或CT、超声检查、神经活检、神经电生理检查等,以明确病因。
体格检查
1、神经系统检查
医生会检查患者的神经系统,包括颅神经、感觉、运动、反射等方面,以评估神经系统是否存在异常。
2、皮肤和关节检查
医生会检查患者的皮肤和关节,观察是否存在异常感觉、红肿、压痛等症状,以判断是否与发麻症状相关。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通过检查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指标,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贫血、感染等状况。
2、血生化检查
包括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的检查,以评估患者的代谢和器官功能状态。
3、生物标志物检查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需要检查特定的生物标志物,如维生素B12水平、自身免疫抗体等,以判断是否存在与发麻相关的疾病。
影像学检查
1、头颅核磁共振(MRI)
用于检查脑部是否存在病变,如脑肿瘤、脑血管病等。
2、颈椎和腰椎MRI或CT
用于检查颈椎和腰椎是否存在压迫神经根的病变,如颈椎病、腰椎病等。
3、超声检查
对于某些特定的神经病变,如臂丛神经损伤,超声检查可以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病理检查
神经活检:在特定情况下,如怀疑神经源性肿瘤或炎症性疾病时,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神经活检以获取更准确的诊断。
其他检查
神经电生理检查:包括肌电图(EMG)和神经传导速度(NCV)等检查,用于评估神经肌肉的功能状态,判断是否存在神经损伤。
诊断原则
身体发麻的诊断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病史、症状、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以确定发麻的原因和潜在疾病。
鉴别诊断
1、感染性疾病
通常由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引起,可能侵犯神经系统,导致神经炎性麻木。除身体麻木外,通常还伴有感染部位的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通过病原学检查(如细菌培养、病毒检测等)和临床表现可以鉴别。
2、糖尿病
长期高血糖状态可导致周围神经病变,引起肢体麻木,多为对称性肢体麻木,可伴有疼痛、感觉异常等症状。结合病史、血糖水平、周围神经病变相关检查(如肌电图)等可以鉴别。
3、神经卡压症
神经在行走过程中受到局部组织或血管的压迫,导致神经功能障碍,通常表现为受压神经支配区域的麻木、疼痛、无力等症状。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如X线、CT、MRI等)和神经电生理检查(如肌电图)等可以鉴别。
4、脊髓损伤
脊髓受到外伤、炎症、肿瘤等因素的损害,导致神经功能受损。根据损伤部位和程度的不同,可出现感觉障碍(如麻木、疼痛)、运动障碍(如瘫痪)、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大小便失禁)等症状。通过影像学检查(如MRI)和神经系统查体可以鉴别。
5、颈椎病
颈椎退行性变、颈椎间盘突出等因素压迫神经根或脊髓,导致神经功能受损,多表现为上肢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可伴有颈肩痛。通过影像学检查(如X线、CT、MRI)和神经系统查体可以鉴别。
6、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退行性变导致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多表现为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可伴有腰痛。通过影像学检查(如MRI)和神经系统查体可以鉴别。
预计治疗
身体发麻的治疗方法需要根据具体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而定,通常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多种手段。药物治疗可以针对病因使用抗生素、降糖药、营养神经药物等;物理治疗如电刺激、超声波治疗等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手术治疗则适用于神经卡压症、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需要解除压迫或修复损伤的情况。
一般治疗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充足休息等,有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促进神经恢复。
药物治疗
身体发麻的药物治疗主要取决于其具体的病因。
1、糖尿病引起的神经病变
(1)使用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格列美脲等)来控制血糖水平。
(2)辅助使用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维生素B12等,有助于改善神经传导功能。
2、神经卡压或损伤
(1)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来减轻疼痛和炎症。
(2)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使用神经镇痛药,如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等,来缓解疼痛和麻木。
3、脑血管疾病
(1)使用营养神经药物,如谷维素、维生素B族等,有助于改善神经功能。
(2)在特定情况下,如脑水肿加重,可能需要使用脱水剂(如甘露醇)来降低颅内压。
4、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
除了上述的非甾体抗炎药和营养神经药物外,对于严重的疼痛,可能需要使用更强效的镇痛药,如可待因、曲马多等。
5、感染性疾病
(1)使用抗生素来对抗细菌感染。
(2)对于病毒感染,可能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但需注意,并非所有病毒感染都需要抗病毒治疗。
6、神经免疫性疾病
如视神经脊髓炎或多发性硬化,可能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或免疫调节剂,如甲泼尼龙、环磷酰胺等。
相关药物
二甲双胍、格列美脲、甲钴胺、维生素B12、布洛芬、阿司匹林、加巴喷丁、普瑞巴林、谷维素、甘露醇、可待因、曲马多、甲泼尼龙、环磷酰胺
手术治疗
对于神经卡压综合征、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如果非手术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来解除压迫或修复损伤。
其他治疗
1、物理治疗
(1)电刺激:利用电流刺激肌肉和神经,促进神经传导和肌肉收缩,有助于恢复神经功能。
(2)超声波治疗:利用超声波的温热效应和机械效应,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和神经恢复。
(3)牵引疗法:对于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牵引疗法可以拉伸脊柱,减轻神经根压迫。
2、神经康复训练
对于脊髓损伤等导致的神经功能受损,神经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恢复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
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预计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